Monday, December 18, 2006

集體回憶

天星碼頭事件已逐步演變成一件政治事件,矛頭明顯衝著政府而來,政客們各取所需,已令原先懷念碼頭的原意有所變質。筆者總覺得近日香港的政治氣氛日漸有點「台灣味道」,走向兩極,已逐漸失去理性討論。

當然,筆者十分同意舊天星碼頭是我們集體回憶的一部份,但問題是這一類集體回憶,在市面實在為數不少。就拿筆者為例,童年時生活在深水埗,嘉頓鐘樓、大埔道公園、蘇屋村也有不少深水埗人的集體回憶,如果推論下去、海底隧道、麗池大廈、甚至香港殯儀館、大富豪夜總會也可能是一些人的集體回憶,我們又是否也要全部保留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將可能需要完全停止市區的一切發展,那市民又是否願意?

對一項建議提出反對意見永遠是最容易的,也容易吸引市民掌聲,但那是對社會整體沒有正面意義的。要實際點對其他重要文物保護,現在更重要的是大家坐下來冷靜對為集體回憶訂下客觀定義,並深入討論當中需要付出的代價,在發展與文化保護間取得有效平衡。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內地產婦問題

內地產婦到港生產出現幾何級數增長,直接影響本地產民能獲得服務的質素,情況已直接影響政府的管治威望,實際上,選委會選舉結果在某程度上亦可能受有關事件所影響。

明顯地,內地產婦到港生產並不完全因為收費問題,雖然事實上亦有一些產婦在生產後「走數」,但我們必須注意,居留權及本港的福利制度才是問題的根本原因。縱使所有內地產婦都交足費用,我們亦不可接受目前的情況,因為情況會嚴重影響其他產婦所獲得服務的質素,甚至其生命安全。

因此,本問題的重心不在衛生部門,而在入境部門,我們必須制定方法限制內地產婦入境生產。雖然有人提出,世界上大部份國家或地區皆容許旅客、甚至非法入境者在當地出生的子女擁有居留權,但不可否認,幾乎所有地方皆不歡迎以此種形式取得居留權,因此,不同政府皆會使用一些行政手段防止大量這些個案,例如要求運輸機構以安全理由不接載「已見肚」的產婦。

香港政府其實亦可考慮對內地居民到港旅遊實施落地簽證制度,對「已見肚」的產婦可以拒絕發出簽證,或許有人會覺得可能構成歧視,但是如果這是歧視,西方國家如美國可算是歧視的老祖宗。另一方面,衛生部門應與距離關口最接近的內地醫院達成協議,當產婦在滯留關口時作動時,可有效地將產婦送到這些醫院生產,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時亦盡量減低產婦到港生產的動機。

Friday, December 08, 2006

種族歧視

政府為順應世界潮流,準備就種族歧視問題立法。正如世界上不少地方,香港人皆喜歡以一些特殊稱謂標籤某些人,例如,「阿星」、「阿差」、「鬼佬」、「阿燦」等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從根本來說,香港由於百多年來早已習慣華洋共處,歧視問題其實不太嚴重。就拿「鬼佬」作例子,不單沒有歧視之意,反而顯示出一般中國人的恐洋心態,現時不少洋人也明白了,反而也喜歡以「鬼佬」自稱。

由於近代中國已是由多種族組成,而中國亦沒有一個明顯主導的宗教。所以,中國人(當然也包括香港人)對肯融入本地文化的一些其他種族人士十分歡迎,例如我們會對懂中文的外國朋友表示讚賞。很多看似歧視事件,其實可能是當事人由於感到溝通困難,而不懂表達而已。嚴格來說,在近代中國文化中根本沒有歧視某種族的概念,所謂歧視大都源於溝通障礙,在表面看來似是不歡迎別人,實際上是不懂得溝通。反而在文化上,我們可能會歧視一些不正確的行為,例如懶惰、不勞而獲、不忠實等。

從其他已立法地區的經驗,立法不是一項有效的改善歧視工具,極其量他們只是將"Chairman"變成"Chairperson",將「黑人」變成「有色人種」,但究竟這有沒有減低了歧視情況,大家也心知肚明。立法很多時只是鼓勵了一些不必要的訴訟。正如多年前有關學校男女收生的訴訟,結果只是由可能歧視一方面,變成歧視另一方面。

或許有人認為,不立法變相等同鼓勵歧視,但這正是不少人的誤解,我們不可以利用法例去區別所有正確與不正確行為,正如「講粗話」是不對,但我們不可能因此便輕言訂立一條法例去限制這行為,除非有關行為會做成某些實質損害。因此,在立法之前,政府必須小心研究,將受限制部份嚴格限制於一些做成實際損害的歧視行為。不要在立法之後,以言入罪,「殺錯良民」,那時不單不可保護真實被歧視的人,反而讓法例成為某些人的保護傘,胡亂興訟,從中取利。從根本來說,要在本地減少歧視現象,需要的是協助其他種族人士盡快學懂本地人的溝通方法,例如政府可安排一些免費課程供這類人士盡快掌握廣東話,方能更有效地其他種族融入本地社區。

Sunday, November 26, 2006

內地食品安全問題

內地食品安全問題天天新款,反映商人不顧商業道德,置別人死活於不顧,要較徹底地解決問題,政府必須從制度入手。

增加商人機會成本
商人敢於冒險,一定程度源於機會成本過多,因此,政府有必要在罰則上增加,一定查明商人做假或添加非法材料,必須妁罰款、監禁、除牌等措施,企業負責人更需在一定時間內禁止從事食品工業,罰款更應與企業的營業額掛鉤。

企業專業化
長遠來說,必須要求食品企業走向專業化,同時採取自我專業監管、政府監管和第三方監管。不單企業要實施發牌制度,方便監管,更應要求實施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引入第三方監管,同時亦要企業聘請或培訓專業人員,進行自我監管,企業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專業人員亦需負上專業責任。

Saturday, November 18, 2006

別矣巨人

一代經濟學巨人佛利民病逝,對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損失。從影響力而言,佛老可算是上世紀影響這大的人物之一,其影響力甚至不下於愛恩斯坦。其影響力不單令美歐經濟大躍進,甚至影響了不少專制國家,其開創的芝加哥學派,門生眾多,影響力遍及全球,甚至在可見將來亦將繼續影響這世界。

由於香港的主要經濟學者、教師都深受芝加哥學派影響,亦由於香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奉行行政主導的關係,頗忠實地實踐佛老的經濟思想。因此,佛老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也不忘為香港的一舉一動給予意見,只不知政府和政客們是否聽得入耳。

筆者素來感到香港政府最缺乏專業的經濟學者意見,特別是近年,政策制訂多流於吸引掌聲,而沒有科學論證,政客們更不知經濟是何物,不斷在尋求「免費午餐」。在佛老離世後,我們更少了一把理智的聲音。

Tuesday, November 14, 2006

倫常慘案

黃大仙區倫常慘案,不少社論將成因歸咎於房屋政策欠缺彈性,致使受害家庭在夫婦離異後仍要面對「困獸之鬥」的情況。但如果細心分析有關事件,卻隱然藏著另一更深層次問題。

從現時已報道的資料看,男女事主也不想住在一起,問題是雙方未能為賣樓達至協議。因此,即使房屋當局可及時安排臨時居所給其中一方,該方也未必願意放棄其覺得應有的佔用權,此正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典型,要解決問題並非看似簡單。

因此,要解決此問題,法律界應檢討現時處理離婚案件時是否有同時有效地處理雙方聯名擁有的資產,避免令離婚後尚要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幸境況。

Saturday, November 11, 2006

天星碼頭


「叮噹叮噹」。今天和不少香港人一樣,都刻意地到中環再看一次天星碼頭。在港大上學的那段時間,很多時候都會乘坐天星小輪過海,那時不覺得有甚麼特別,反而在知道碼頭將會關閉的消息,卻時常回憶起碼頭那獨特、清晰的聲音、那碼頭邊的賣雞腿店子、十年如一日停在那裡的雪糕車,或許這正是我們的集體回憶。雖然小輪還會繼續運作,碼頭也只是搬到不遠的新址,但那機械鐘樓的獨特鐘聲,卻只能長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Monday, October 23, 2006

「劏客」旅行團的解決方案

導遊組織終於起來就旅行團「劏客」問題提出異議。「劏客旅行團」已成為香港旅遊界的結構性問題,有人認為問題的根源是「零團費」、亦有人認為是導遊操守問題、有人亦覺得是商店回佣制度所致。

正如其他結構性問題,「劏客旅行團」的成因是包括上列多項因素的,因此無論導遊本身、接待旅行社、給回佣的商店皆有責任。所以,要解決問題亦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經濟體,要立例限制「零團費」可能有其困難。況且從一些資料可見,雖然不少被劏的旅行團團費也很低,但亦有一些收費不低的「豪華團」也有類似遭遇。因此,可行建議可以是要求接待旅行社必須提供書面的行程說明供團友,並需保存記錄供有關監管機構查閱。接待旅行社亦不可隨意修改行程,所有修改必須有書面記錄。監管機構亦需以定期審核形式抽樣檢查行程的執行情況。

另一方面,商店的回佣情況亦需作一定監管。雖然有人認為回佣是自由商業行為的一部份,亦存在於各地旅遊業,實在不宜作過度干預。但是,如果回佣達到傳聞的50%-60%,實在成為了一種暴利,政府便有了干預的必要,正如財務公司也不可胡亂訂利息,否則可能已成為「高利貸」。因此,政府可明確定義回佣比例的上限。對旅行社和商戶的懲罰措施,則必須與其董事掛鉤,方可起實質效果。屆時,由於旅行社的回佣收入大幅減少,相信「零團費」現象會自然消失。

Saturday, October 21, 2006

吸煙房

局長在最後關頭提出對吸煙房進行研究,被視為政治交易。其實,政治的藝術本就包含妥協與包容,政治協商本沒有甚麼希奇,可能是香港幼稚園級政客不太習慣而已。

筆者對今次局長急轉彎卻有不同看法,我覺得這是糾正了以往的一個不必要固執。從技術層面而言,雖然國際上沒有一個吸煙房設計的標準,但卻不表示這是不可能的。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從一般工程學常識推論,我們既可以建成一個沙士防菌室,沒理由不可以建成一個有效隔離有害物質的吸煙房,問題只是成本問題。筆者便曾經在國內某工廠內見過一個不錯的吸煙房,當時我在隔壁的會議室中工作,也聞不到絲毫的煙味。

在這次控煙新例的討論中,不少人(包括局長和不少議員)也將法例的目的混淆不清,一時說要避免非吸煙者受二手煙影響;一時說要吸煙者戒煙,令香港成為無煙城市。如果法例的目的是令香港變成無煙城市,我們便不應花時間討論何處可吸煙、何處不可吸煙,而應該像當年新加坡禁口香糖一般,乾脆在香港禁售及禁吸,另一方面強制吸煙者戒煙,將香煙訂為毒品。但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解決二手煙問題,便不應該只單方面禁止吸煙地點,而不同時提供一些既方便煙民,也不影響其他市民的吸煙地點,以收疏導之效。這樣不是解決問題的合適方法,只是將吸煙者從室內地方逼出街外,對非吸煙者的影響可能不減反增。因此,對吸煙房的研究可算是撥亂反正。

Tuesday, October 17, 2006

以市場力量推動工資保障

最低工資立法備受爭議,不禁令人想到以市場力量是否真的不可推動工資保障,其實認證制度可能是一條出路。

認證制度的好處是以鼓勵正面入手,同時亦包括了持續專業監察的配合。如果我們可以集結一群較大的買家,例如公營機構、大型屋苑、商場、主題公園等加入一聯盟,要求其供應商提供支付合理工資的認證證明,相信應較立法更有效,屆時一些沒有認證的供應商會很快被邊緣化,失去競爭能力。

現時,國際上亦有一些類似的認證制度,例如SA8000。但是,由於這些制度的認證費用高企,故難以適用於一般中小企業。因此,香港應考慮自行發展一較簡化的認證方式,以低廉的價格為企業提供認證服務,政府甚王可考慮給予一部份的資助,相信亦可有效推展有關計劃。

Thursday, October 12, 2006

工資保障運動

特首在施政報告拒絕為最低工資立法,改為提出所謂「工資保障運動」。誠然最低工資素來是極具爭議的課題,特別是香港這類開放型經濟,一旦處理不善,立法全面推行最低工資,很可能加速職位外流。屆時受影響的不單是基層職位,甚至會進一步影響管理職位。當然,在一些難以外流的職位,例如,保安、清潔等,筆者並不反對可試行一下。

但是,現時特首提出的「工資保障運動」,在設計上卻存在了一個很大的荒謬。特首提出在"清潔及保安行業的僱員推行「工資保障運動」,積極鼓勵企業及服務承辦商參與,務求令這兩個行業的僱員獲取不低於政府統計處的《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內相關行業和工種的市場平均工資"。但是,如果這計劃真的有很多企業響應,市場平均工資將會水漲船高,到最後理論上只會出現一個統一工資的狀況。因此,這提議天生已註定是會失敗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仿傚國際做法,以市民基本需要為依據,再乘以一系數去計算最低工資。

Sunday, October 08, 2006

本地導遊的轉型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內地到港旅行團大幅減少,導致這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可能是大量旅行團宰客事件的報導。另一方面,鄰近地區如澳門新旅遊點的競爭亦有影響。但更重要的是,由於香港基建十分完善,內地旅客在溝通上也沒有多大困難(起碼較我們到歐洲時好很多),故本地接待旅行團的需求是必然會減少的,宰客行為只是加速了市場衰竭的速度吧。

因此,本地導遊將無可避免地需面對轉型的問題,在未來的日子,相信內地到港旅行團的數量會進一步減少,反而自由行人士可能會在到港後才報一些一日團,到一些有特式的地點如行山等會成為另一風氣。由於我們可預料對本地導遊的需求會大幅減少,政府必須在人才供應上早在配合,不要進一步做成人力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另一方面,對本地導遊的質素會是另一大課題,對只懂宰客的導遊、導遊公司和商戶,是不容姑息的。要知道本港旅遊形象一旦被破壞,是需要很長時間才可補救的。因此,有關方面首要是完善有關紀律和監察機制,以建立香港以客為尊的形象。

Saturday, October 07, 2006

絕望真相

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唱獨腳戲的環保電影,筆者以第一時間先睹為快。老實說,電影並不十分好看,甚至有點兒沉悶,內容簡單來說是一場戈爾講座的錄影,再加上一些他的心路歷程和補充資料。由於有一些資料比較學術,以短短一個半小時是不容易消化的。但是,無論如何,以區區60元看戈爾的講座,總不會有「被騙」的感覺。

影片中其中一幕講到北極熊因為在大洋中找不到浮冰而遇溺死亡,令人印象難忘。當然,影片也不時對現時美國政府提出一些攻擊,也不視為民主黨競選的軟性宣傳,怪不得在美國引起一些另類聲音。

影片花了不少筆墨說明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性,不要錯過的還有片末時打出的一些生活環保的小貼士,很實用,比香港政府和環保份子經常高唱25.5的手法高明得多,有興趣者也可到其網站一看(http://www.climatecrisis.net) 。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危機處理

日本化妝品品牌在國內發生品質事故,導致群眾衝擊零售點,最終要全線停售。事件的開始不無政治味道,但有關公關負責人在處理事件時卻顯得手法拙劣,致令事件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面。

在面對危機時,大忌是採取否定的態度。公關在是次危機中正是犯上此大忌,致令在香港傳媒核證其產品真的含微量重金屬時,沒有了轉圜之地,更顯欲蓋彌彰。另一方面,公關亦沒有在顧客方面看事件的影響,如果在事件發生初期,公司即表示歡迎顧客退貨,相信此次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可大大減少,甚至可能在一部份顧客不選擇退貨。現在正因為公司採取不歡迎退貨的態度,最要命更有那不知所謂的免責同意書,激起民憤,誠為我們上了公關危機處理的寶貴一課。

Wednesday, September 20, 2006

積極不干預

曾特首突然告訴我們,「積極不干預」政策早已不存在,政府現時是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方針。

雖然無論「積極不干預」或「大市場、小政府」也不是甚麼經典經濟概念,大部人也難以分別究竟兩者有何分別,甚至不少人指出「積極不干預」本身也充滿矛盾,而「大市場、小政府」也難言甚麼是大、甚麼是少。政府在過去的歲月也事實有不少對個別市場干預的行為。

平心而論,世上也沒有絕不干預的政府,否則我們也不需要政府了。「積極不干預」在精神上有點像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看似無為,實是有為,要旨是順勢而行,不與外間環境鬥氣。政治的藝術往往是模糊視線,在「積極不干預」的前提下,政府毋須拿出確切的政策或干預市場的客觀標準,反而對外間衝擊來得有彈性。

但現在的問題是,特首的宣示,是否意味著政府會訂出一些更清晰的發展計劃,準備直接扶助某些行業,而我們又是否有充分的研究,支持訂立有關的政策。

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這次宣示的手法,「早已不存在」的字眼令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還有多少「早已不存在」的政策?

Saturday, September 02, 2006

香港與上海證券交易市場

最近又再次有人提出香港與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競爭的問題。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高速增長,再有言論仍為上海會在不久將來超越香港,成為繼紐約和倫敦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我們不能否認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但是,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尚有很多根本問題需要解決,筆者認為是在中短期內皆很難全部解決。

(1) 資金自由流動
直至目前為止,資金要進出中國尚不是完全自由的,人民幣亦不是在國際上自由流通的貨幣,這大大增加外資在國內上市和集資的風險。

(2) 資訊的自由
設想國內如有重要人物更替或重大措施改變,在國內往往需考慮對整體國策的影響才向外公佈,但在這資訊真空期間,卻很可能已有不少「春江鴨」早有行動。因資訊不自由流通所做成的不公平情況,亦令投資者的風險大大增加。

(3) 國內公司的公司管治水平
不少國家級大型企業,皆曾發生公司管治的事故,更遑論一些私人企業。公司質素直接影響集資的吸引力,亦解釋了為甚麼有實力的企業寧願花巨資到海外上市。

(4) 抗災能力
直接目前為止,國內證券市場未曾經歷過一次大型股災。究竟有關當局在面對大型股災時會如何對應,應變措施的效果是怎樣,股民的反應會如何,目前是一個問號。

除非香港證券市場出現不可預見的根本改變,否則在以上4個問題未有答案時,筆者相信上海證券市場要超越香港,路途尚很遙遠。

Friday, September 01, 2006

聯合93

已知的結局,估得到的戲情,但未改對此戲的期待,原因是一件令我們這一代人不能忘記的事 - 911。

電影以近似紀錄片的手法,重現事件的一些片段。有別於傳統美國電影,本片沒有很重的美國主義,也沒有對恐怖份子大力控訴,而只是將整件事件從多角度平衡發展地描述。觀眾見到當時民航管理人員的惶恐與無助、機上乘客的心理變化、紛紛與家人道別的感人場面,直至結尾最後一幕,無論銀幕上與銀幕下,都不期然剩下一片靜寂。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25.5

本地環保組織對公共巴士車箱溫度進行了調查,並建議積極管制公共交通工具的車箱溫度至攝氏25.5度。

無可否認,環保人人有責,但環保團隊以公共交通工具作為切入點,卻有值得商榷餘地。

空調巴士就像一台台流動的冷氣機,當然會暫時性地令其附近(例如:巴士站)的氣溫上升,但是,如果將其視為整體氣溫上升的元兇,卻未免有點武斷。要令整體氣溫上升,雖然大型的對流作用,以巴士散失的能量,不可能產生這樣規模的對流作用。我們亦可留意到很多時新界地區(巴士密度較低)反而較市區的氣溫較高,可見巴士在整體氣溫上升的功能是很微的。

另一方面,像巴士和其他交通工具,甚至一眾大型商場,現已成為普羅大眾夏日消暑的地方,他們沒有能力在家中「嘆冷氣」,也沒有擁有私家車,空調公共空間可說是唯一逃避炎夏的去處。如果連這些空間也沒有了,變相對他們是一種懲罰。

巴士不竟是一種集體運輸工具,無論如何計算,始終遠較私家車來得環保。所以,將切入點首先放在公共交通工具,而非私家車,是本末倒置,只是捨難取易。

在技術上,要巴士達至恆溫亦有困難,經營上巴士會經常開關車門,車箱內溫度亦會隨巴士的位置、日照的方向、車內人數和座位的位置等不同因素而改變,很多時候在一架巴士內不同位置溫差已有數度,強求達至某一溫度存在技術上困難。

事實上,25.5度也不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絕對標準。其實甚麼才是最舒適的溫度建基於很多因素,包括氣溫、相對濕度、風速、幅射(日照)程度、人體活動情況和衣著因素等。根據美國空調學會(ASHRAE)的建議,在濕度50%和無風的情況下,夏天的舒適溫度是20-23.5度,冬天是23-26度,而大部份人覺得最舒適的溫度是22度。可以說,25.5度已接近舒適區的上限,亦代表在某一部份人口會在這溫度下覺得不適和有壓力,這正是不少人會覺得25.5度是較熱的原因。當人覺得冷時尚可以添衣,但當人覺得熱時卻未必可以脫下那層皮,因此,在公共地方當溫度難以按個人需要調節時,較合適的是將氣溫調校至接近舒適區下限的位置。如要提高這溫度,則必須先提升空氣流通情況(則增加鮮風量 - 但亦表示需要更多能源製冷)和降低濕度,否則,環保措施便需人們以生活質素作為交換了。

由於沒有一個絕對溫度是會適合到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情況,故政府的角色應較適宜在推動技術改進方面入手,期望在技術進步下,可耗用較少能源,而不是叫人們強行將室溫訂在某一點,要人們以生活質素、甚至生產力作為交換。

Thursday, August 17, 2006

澳洲牛奶公司

「澳洲牛奶公司」不是一家甚麼大集團,它只是一家在佐敦附近的小小港式茶餐廳,但在香港卻十分有名。

今天下午在附近午餐,看見其門口沒有那常見的人龍,故也進去一試未試過的甜品。熟客們都知道,雖然其名叫「牛奶公司」,但這店子最知名的不是牛奶產品,而是其「真的很快」的快餐。

永遠地車水馬龍的店名,你人未坐定,熟練的侍者已用其急口令式的標準選擇題為你落單,話音未停,快餐已到。當然,食品的質素是令人滿意的,否則也不能吸引這麼多人山長水遠來朝聖。但是,這店子最令筆者享受的是那裡的人民精神。在那裡,你可以重溫那久違了的拚搏精神,那一秒也不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各人互相遷就,正是令香港成功的香港精神。

Saturday, August 12, 2006

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是近年罕有令我有「先睹為快」感覺的一齣電影。此戲在內地被視為爆冷之作,新進導演充分利用「錯摸」和平行剪接的技巧,反映了近年國內人民生活的小片段。無論是騙子在車箱中報天仙局、暴發戶的惡嘴臉、下崗工人的生活苦況,導演都運用輕鬆的手法呈現觀眾眼前,令人會心微笑。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天文台的風波

一個三號風球,為香港天文台帶來了一個不小 的風波,天文台長也立即成為眾矢之的。

當天筆者也和一眾打工仔一般要上班,下班的時候也親身感受了非比尋常的風力,弄得一身濕透,故亦十分同意這是一個非一般的三號風球。

不少人提出天文台要檢討目前的風球評級標準,亦有人認為天文台在決定掛甚麼風球時不應只看數據,也要看情況靈活處理。

筆者同意可以重新檢視風球的評級標準,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例如可以研究一個全港性的訊號系統是否仍適用於香港。但是,要天文台長動輒運用酌情權,卻實在不敢苟同。

天文台是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部門,其主要責任是為市民監察複雜的天文數據,再運用簡單的表示方式為市民提供資訊,但不是為市民作行為的決定或建議。如果天文台長可以運用個人感覺蓋過科學監察所顯示的資料,當然市民很可能會得到一個更好的建議,但同時亦有可能會得出一個危險的結論。我們過去也曾遇過颱風正面吹襲香港也水靜河飛的情況,那又是否可讓天文台長運用其個人觀察除下所有風球?

天文台的功能是提供數據和資訊,作決定的是每一位市民。正如航機升降也不是完全根據天文台的風球級別高低,三號風球高懸也不代表市民可毫無防範,在「五支旗桿」下等人。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因循,但考慮到天文台的功能,這樣對尊重標準的紀律是必須的,酌情權只應在科學儀器的準確性有可疑時才可運用。

Friday, August 04, 2006

顧客財產的管理

最近在培訓時有零售界的學員,提出了一個有關顧客財產管理的問題。現時不少零售商店都會為客人暫時看管一些他們的財物,以便他們能更舒適地選購貨品。對這些暫管財物,商店應該有甚麼相應措施?

原則上,商店對暫管的客戶財產有責任妥善保護,客人亦有合理期望商店會妥為保護。為滿足上述責任,理想的方法是對暫管的物品進行妥善的確認、記錄及貯存。但是,由於零售店的經營特質,一般也沒有特定的貯存地方去保管客人財物,而暫管的時間亦通常很短,要完成整個完整的管理程序有較大難度。因此,簡易的方式可能是以一些編了號碼的標記清楚標示不同客人的財物,並將領回標記交客人保管,再將客人財物放置於如櫃位下的比較保障的位置,可以顯示商店有對客人財產實施了合理程度的保障。

Wednesday, July 26, 2006

蒸籠似的天氣

近日市面的天氣熱得像蒸籠一般,令人透不過氣來。其實,不少人都感到近年的天氣實在很怪,半夜的氣溫也不時在攝氏三十度上下,較東南亞更熱。往年應該已是風季,但現時風卻常常到了台灣、日本,甚至南韓,情形就像赤道向上移一般。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環境已對我們發出了強烈的警號,政府近日也提出了「藍天行動」。但是,是否我們調高一點冷氣機溫度,用少一點膠袋,便可以將形勢扭轉?大家 也明白不是這般簡單。

環境問題是無國界的,作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我們可以做到的其實不多。單單我們行動,相信未等到藍天重來的日子,我們便會因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而跌入經濟衰退中。因此,要解決環境問題,此終要那些超級大國達成協議,將環境成本公平地加諸生產者身上,方能有效地改變這個惡劣的局面。

Tuesday, July 11, 2006

施丹的頭

施丹的頭,幾乎已成為他的註冊商標,亦為他帶來不少榮耀。猶記得98世界杯決賽,施丹即以一記美妙頭球,如將從天降一般替巴西隊宣告死訊。在剛過去的世界杯,施丹亦幾乎以同樣的方式,為法國帶來第二次世界杯冠軍。

但諷刺的是,在施丹職業賽生涯的最後十分鐘,一記衝動的頭頂,令他的足球生涯未能寫下一個完美記號。雖然有不少報張傳言他是被言語挑釁才會作出如此魯莽的報復行為,但其實這種心理戰術在球場上根本司空見慣。不久前葡萄牙領隊也有投訴法國領隊有相似行為,74年世界杯決賽西德也有用福士整場不斷用言語挑釁告魯夫,結果氣走荷蘭。

因此,球員在球場上由於不能抵住這類言語挑釁,而作出報復行為,導致犯規被罰,只能說他的EQ未夠高,不能埋怨任何人。所以,施丹這記魯莽舉動,可能令他繼告魯夫、馬勒當拿之後,成為另一個不完全的球王。

Monday, July 10, 2006

GST

久聞樓梯響的商品及服務稅(GST),政府終於提出交公眾諮詢。筆者素來支持開徵不太高的GST,原因不少專家也有提及:(1) 香港稅基太過狹窄,GST有效將稅基擴闊,為政府提供平穩的收入;(2) GST 讓更多人參與提供公共開支的財政來源,使公眾對公共開支的考慮增加,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3) GST 可逐步改善香港依賴賣地收入的傳統。

但是,我亦認為GST的推行不應對民生有太嚴重的騷擾,例如,應對某些生活必須的消費,如基本糧食、公共交通、固網通訊、基本醫療等項目提供豁免,亦可考慮以分階段的形式推行,先在行政成本較低的範疇,如誤樂事業、酒店、飲食等範疇試行,然後再逐步擴展,以避免對民生有太大的衝擊。

美麗的季軍戰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終於曲終人散。雖然冠軍戰萬眾期待,據稱有超過十億人透過電視轉播觀戰,但筆者卻更享受季軍戰。

冠軍戰一如以往,決戰雙方背負的壓力十分大,踢法較為保守。但季軍戰由於已沒有爭勝的包袱,反而讓我們看到久違了的哪份「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的精神。雖然是季軍戰,但對賽球隊不竟是當時首屈一指的球隊,但球場上每位球員在沒有太大心理包袱的情況下,更能發揮出各自的技術優點。我們看到費高雖然只是落場十數分鐘,但所發揮的水平也不較盛時遜色。我們亦可看到在完場後雙方球員、甚至教練真情相擁。

不時聽到有人提出取消無關痛癢的季軍戰,但觀乎多屆季軍戰的表現,個人強烈反對這一建議,因為,可能在季軍戰,我們才能體會到最真摰的體育精神。

Saturday, July 08, 2006

從海膽談食品安全管理

前些時候,免費電視有一特輯介紹深圳南澳的海膽養殖及加工設施,心裡即感到一點不安,想不到這兩天即發生了集體食品中毒事件,並與南澳海膽拉上了關係。

雖然是次事件尚未有查出根本成因,故不能排除零售商和批發商在處理上是否有問題,但以筆者在電視特輯所見,南澳的食品加工設施在管理上實在有不少改善空間。

我沒有否定南澳擁有不錯的天然環境,十分適合水產生長,但那裡的食品加工設施和生產管理措施,卻未能為筆者提供足夠信心。一般而言,如果有攝製隊到訪,生產工場都會弄得比較整潔。但從電視上見到,生產工場有點像一所在海邊的民房,地面是一般的水泥地,沒有特設的排水設施,地面顯得濕滑,工場內也不見有空氣調節的情況。另一方面,工作人員都穿著一般的便服,並不似一般食品工場般工人都穿著整齊的防污染服飾,而工場內所用的設施亦沒有考慮容易清洗等元素。在這樣的設施下,諸如個人衛生控制和培訓的食品加工管理基本功更是不敢想像。

Friday, July 07, 2006

匯豐五天制

匯豐公布即將推行的五天制,表示將來部份分行會延長星期六服務時間,更有少量分行在星期天營業處理財富管理業務。匯豐的安排明顯與政府的理解不同,「七天營業、五天上班」的安排明顯更切合客戶的需要和世界的潮流。

筆者以往已多次談及「五天工作制」對企業及社會的好處。但是,縱使有千般好處,顧客的需要卻不能因此被壓倒,否則,社會便是退步而不是進步。匯豐的安排巧妙地同時滿足了員工及顧客的需要,可供各行各業借鏡。

Thursday, July 06, 2006

世界杯馬後砲

不知不覺,世界杯已到了決賽階段,決賽將由法國對意大利,這對決賽組合相信不少人估十次也不會估中,包括筆者在內。

經歷了差不多一整月的大戰後,現時也是一放馬後砲的時候了。以觀賞價值而言,今次世界杯的可觀性並不高,保守足球取得絕對性優秀,不少球隊都缺乏攻擊力,四五一陣式成了最受歡迎選擇,令人印象難忘的球員不是前鋒殺手、甚至中場指揮官,而是多隊的鋼門,例如意大利的保方、捷克的施治、葡萄牙的列卡度和德國的列文等都有高水準的演出,反而一眾球王級人馬(不包括施丹)踢得無形無蹤。

另一發現是領隊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巴西和阿根廷之敗領隊都要負上一定責任,再一次證明縱使有一級的兵源,也需要上佳的戰術運用和知人善用的領導能力才可馬到功成。

反而一些非洲球隊帶來了一些警喜,看見加納球員那種沒有機心的踢法,很有一些童年時在屋村和玩伴踢球的回憶,這才是「快樂足球」吧!我想只要有一個好教練略加指點,四年後在南非時非洲球隊不難在四強出現。

雖然今屆筆者差不多逢估必錯(唯一猜對是葡萄牙贏英國),但也難忍一猜決賽的結果,我看意大利會略高一線,原因有四:(1) 意大利保方遠比法國巴夫斯穩健;(2) 意大利顯示出驚人的抗逆能力,尤其在完場前三數分鐘更是利害;(3) 法國靈魂施丹在對葡萄牙時有狀態回落現象,看來在對巴西時已用得七七八八;(4) 意大利的領隊善於針對性變陣,相信施丹此場不易發揮。當然,上述分析沒有考慮球證和任何假波的因素。

Monday, July 03, 2006

教育界「小班教學」意見調查

教協就「中學班級結構重整」政策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出現一面倒意見,當然是反對 「殺校」和贊成「小班教學」了。

由於對象是教育界,出現上述結果並不意外,教育界是教育政策是直接利益相關方,「小班教學」不少人認為可提升教學質素,同時可以有效減輕教育界的工作壓力,得到教育人員壓倒性的支持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問題是當我們細心分析問卷調查的具體安排,卻發現不少調查常見的「做手腳」技倆,以教協那麼多知識份子,其中相信不乏對問卷調查有研究之士,要利用這些旁門左道的手法支持自己的論點,卻未免有點過份吧!

正如前文提到,問卷調查的回收率對結論的準確性影響很大,教協在報告及有關附件中沒有直接提到回收率,但在結果撮要中曾提到是針對全港中學的,以校長的回答數目來看,回收率大概是四分一,以這四分一的意見去推論其餘四分三,是否有欠公允?

在問卷中,經常使用像「殺校」的負面字眼,面對這麼樣的問卷問題,如何回答可謂不言而諭。

面對教育政策,教育界不是唯一的利益相關方,我們姑且不計算政府,但是家長和學生的看法也不容忽視,更何況一般納稅人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相關方,不全面的調查可能會出現偏差的結論。

教協的結果公告提到其中一項結論,認為「殺校」做成競爭,令教學人員要花時間做宣傳工作,影響教學質素。結論看似有理,但如果想深一層,上述結論也可以同樣應用於各行各業,那麼,我們長久相信競爭會令社會進步、會令消費者得益的信念不是會破產嗎?我們的經濟教科書不是都要改嗎?

筆者在學時期也曾經接受過「小班教學」,不否定「小班教學」可以對某些學生帶來好處,但是,全面地推行「小班教學」,也可能對某些人帶來反效果,例如,優秀的教師可以面授的學生數量將大大地減少,家長們熱切期盼的「名校」學校也將大幅減少,那時很可能出現的結果只是迫使一群原可進入一、二級學校的學生進入不合水平的學校,這又是否對學生們真正有利?

我們明白,過度競爭可能使教學人員疲於奔命,但一個完全沒有競爭的教育界,客許尸位素餐的一個教育界又是否社會之福,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提款機流程的簡化

香港銀行界提出將提款機提款流程簡化,以期望吸引更多人使用提款機處理日常提款活動,並特別針對十分抗拒提款機的老人家。銀行界的這一提議,最終目的當然是希望減低運作成本,由於香港租金及人工皆十分昂貴,經營分行成本很高,銀行界一直希望利用不同方法吸引存貨利用電子科技,以減低對櫃檯服務的需求,方便騰空人手做其他更高增值的服務。但是,問題是始終有一群人無法適應自助式的提款方法。

要吸引這群人使用自動提款機,單純簡化流程或減少服務的種類未必有效,這類人通常甚少接觸電子科技,甚至對電子產品有自然反應般的抗拒,同時亦有不少人記憶力不好,不時會忘記密碼,因此很不願意使用自助提款機。

在這一方面,銀行界可以考慮應用像「e道」般的技術,配合智能式身分證和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令存戶再不需要記著那些密碼,也可進行戶口操作,這樣雖然可能會牽涉頗大的初次成本,但卻不單可有利那一批不願使用提款機的用戶,更可提升提款機運作的整體保安程度,甚至不會再發生提款咭被竊事件,因為屆時賊人有提款咭也沒有用途了。

Tuesday, June 27, 2006

高爾夫與管理

高爾夫一直以來是不少有錢人和高層管理喜愛的玩意,一方面當然因為其消費不低,另一方面卻也因為高爾夫和管理實際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在管理上,PDCA循環是流程改善的不二法門。在高爾夫場上,PDCA也是打好成績所必須的技巧。高爾夫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大自然,球手每次面對不同的場地狀況、天氣狀況,在每一個洞前、甚至打每一桿前都要有所計劃(P),配合當時的環境調節打法。 接著,球手要做的當然便是揮出球桿(D)。懂得高爾夫都知道「一桿入洞」只是運氣使然,並沒有甚麼技巧,所以好的球手是懂得按照每一桿的結果(C),調節下一桿的行動(A),包括選桿、動作和走線等。

當然,更有趣的是,無論高爾夫和管理,都很著重對情緒的控制,即是EQ,或許這正是為甚麼很多管理人都迷上高爾夫的理由吧!

Saturday, June 10, 2006

世界杯開鑼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開鑼,作為標準球迷的筆者,這個月相信都難有好覺了。以暫時出場了的德國和英國隊看,似乎英國隊比較像樣一點,但略覺得前線的把握力不夠。德國便真的有點失色了,雖然前線的攻擊力不錯,但後防速度慢、配合差,真的很懷念馬圖斯在陣時的自由人打法。

個人自出世之內已是巴西的支持者,因此今年亦順理成張地捧巴西,總覺得今年巴西隊的陣容是70年以來最強,甚至連素來較弱的後防線都有如狄達和盧西奧等一線球星壓陣,中場有卡加和細哨,前線則連後備都這麼勁,可算完美配搭。唯一的問題是真的太完美了,世界各地的外圍賠率必然超低,會不會再發生八年前大哨夢遊球場事件?會是巴西的最大隱憂。

Friday, June 09, 2006

環境與社會成本

剛有團體發表研究報告,指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做成年經濟損失200億。明顯地,報告的目的是指出環境改善可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香港是一個典型的商業社會,萬事以利益掛帥,那為甚麼商人們仍十分抗拒這明顯有利的主意?

再詳細閱讀有關報告,卻發現報告內容似乎仍然未能分析到整體狀況。報告主要分析空氣污染與健康成本的關係,我們絕不懷疑空氣污染會帶來健康成本的增加和某程度上的生產力下降,但我們亦不可否認改善空氣污染是需要成本的,這些成本亦會抵銷改善環境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因此,要說服政府和商界人士,我們還需要更完整的研究,除了考慮環境改善所帶來的健康成本節約外,我們亦需同時評估改善環境所需的資金投入、運作成本、甚至估計因成本增加所會帶來的業務損失等,才可評估出改善環境的淨收益。

立法會議員加薪的迷思

本地立法會議員要求大幅加薪,引起市民的強烈反應可謂意料之中。歸根究底,香港市民普遍視議員身份為公務多於職業,再加上現時議員普遍民望不高,醜聞亦時有所聞,在此時此刻強求加薪可算是自討苦吃。

香港議員的報酬雖然不是天文數字,但亦可算是處於社會的最上層,以生活來說是綽綽有餘的,況且已在不少批評香港高級公務員的工資是不合理地過高,如果正如議員們的要求,將議員薪酬與首長級公務員薪金掛鉤,只是在不合理的基礎下新增另一個不合理。

同時,議員的工作並不必然是全職的,現時並沒有機制管制議員需放多少時間在議會工作中,雖然香港亦有不少全職議員,但不可否認亦有不少議員不是全職投入的,甚至議會工作也經常缺席,在如此情況下將議員報酬與全職工作的工資掛鉤亦顯不合理。

況且,由議員自己提議加薪給自己存在明顯的利益衝突,為避免出現這情況,不少外國議會都有相關機制。例如,美國在200多年前,即已有先見之明,提出《第27條憲法修正案》,內裡註明"No law, varying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services of the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shall take effect, until an election of Representatives shall have intervened."。法案的精神是避免政府為討好議員而浪費公帑,因此迫使提出有關要求的議員要面對選舉的風險,從而透過新一次選舉確定薪酬水平亦獲選民認同。

其實,議員本應擁有在社會上尊貴的地位,按照人類行為學權威
Abraham H Maslow 的理論,應已不需要依靠金錢這些最基本的需要來滿足,香港議員的建議是否正反映他們的工作價值連自己也不肯定,而要倒回來和大眾一同追逐那些萬惡的銅臭?

Friday, June 02, 2006

再遊杭州

這是筆者第二次遊杭州,對上一次已是四年前的事了。這次是差不多完全沒有Planning,不單行李沒有收拾妥當,連旅遊指南也沒有準備一本,滿以為在機場可以順手買一本,但可能因為杭州太出名亦太小,居然在機場難以找到單談杭州的旅遊指南。


和四年前比較,西湖仍是美麗依然。我常覺得杭州不像其他內地城市,所有人到了杭州都變得有文化、有禮貌,唯一的變化是今日的杭州多了一點點商業味道,你可在新建的雷峰塔中找到現代化的觀光電梯,你亦可在西湖岸邊找到精緻的LV旗艦店。

今次在杭州的主力活動不是玩水,而是玩山,每天也差不多像鐵人一般到處登山,有一天更因為搭車迷了路,在一處叫玉泉的地方遇到一名好心婆婆,帶我們在一個像張藝謀電影中的竹林裡行了一個小山頭,吸了大量的負離子。


也看了一次舉手聞名的錢塘江,雖然看不到潮水是有點失望。六和塔沒有想像中的看頭,最奇怪的是塔內的壁畫都被灰水所掩蓋,只能在破損的位置看到一點點痕跡,不知何年何月這些壁畫才可重見天日,反而在回程時不經意一遊的虎跑泉倒是一處好山好水的好地方。

Wednesday, May 31, 2006

統計騙局

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會與朋友分享統計學的應用。善於應用統計,可以為我們找出事情的因果關係,尋得改善的方法。但是,如果有意識地利用統計技術,也可以成為騙人的技倆。

正如其他發達地方,香港各界也很喜歡利用統計數字以支持不同的論據,但是,當中到底有幾多真的可信?

Darrell Huff 於 1954 年出版的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是很多做研究的朋友都有看過的書,當中談過不少統計的騙人手法,其中不少在現時香港也十分常見。

比較常見的騙人手法是隱瞞大量的不成功數據。在香港,不同形式的民意調查差不多每天都有,筆者曾經看過不少這些調查報告,發覺很少提及問卷的成功回覆率,很辛苦地找到一份某政黨在 2005 年做的《市民對普選遊行的意見調查》,發現其成功回收率只有4.8%,那麼這超過95%的「沉默的大多數」的意見到底是甚麼是沒有定論,更難以利用4.8%的意見去推論可以代表其他的95%。因此,以這樣低回收率的調查去下結論,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

最近亦有機構做過一個有關年青人犯罪行為的調查,得出有超過一半年青人曾在過去一年有犯罪行為的驚人結論。但是,如果再詳細看報告,發現有關機構沒有詳細交代取樣的方法,只簡單提及樣本取自14家學校,但是,究竟這些學校來自那些區域、那些組別,都會對結論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因此,我們在理解統計數字時切忌斷章取義,而要作更詳細的分析方可。

Tuesday, May 23, 2006

香港唱片業的困境

眾所周知,香港唱片業目前面臨空前困境,連首屈一指的紅歌星也只能有三數萬張的銷路,其他二三線小將更加不用多提。唱片業經常提出罪魁禍首是翻版風大盛,但實情是否這樣簡單?

其實不少業內人士也曾提出問題所在。現時整個唱片工業都是以包裝掛帥,歌星們的重點都放在拍廣告、做代言人這些可賺快錢的項目上,根本沒有花時間在歌唱中鑽研,不少歌手甚至要依賴電腦軟件的協助,才能成功地唱完整首歌。獨尊包裝的情況更漫延至歌曲唱作界,導致一式一樣的歌曲充斥市面。

我們不諱言包裝在現代商業運作的重要性,但問題是顧客購買的始終是產品,而不是產品的包裝,一張唱片四款封套可以騙得顧客一次,但不會有第二次。從近年老牌歌手精選碟經常位列銷量榜前列位置,我們可以看出好的歌曲仍然是有銷路的。相反,現時縱使名歌手的新大碟也可能只有一至兩首單曲是物有所值的。因此,要吸引顧客購買,嚴格來說,這些唱片需要減價80%。

所以,唱片業的問題是根本地沒有注重顧客需要,是品質的問題。可以預言,縱使翻版問題可以被徹底解決,如果歌曲的質素未能大幅提高,唱片的銷量也很難回復健康水平,更遑論昔日的光輝歲月。

Saturday, May 20, 2006

集體出貓事件

會考懷疑集體出貓事件完成初步調查,發現沒有大規模的作弊行為,很可能只有一人有利用手機出貓。

其實,出貓與考試制度可算是一對雙生兒,自古已有,我們現時也可在一些博物館中看到一些古人的出貓工具,例如「出貓鞋跟」、「出貓背心」等,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現時出貓也應用了不少新科技而已。

今次出貓事件有點特別,大部分人都將矛頭指向出卷的考評局,而不去追究出貓的考生,情形就像一名性感女郎被人非禮,我們不追究非禮者,反而究責女郎引人犯罪。其實,即使試卷上沒有有關網址,考生亦有可能利用手機與外界取得聯絡,就像「打電話問功課」一般。

所以,要完全避免出貓事件是近乎不可能的,最重要的還是考生們的誠信,考評局可能做到的只有加強監察,一旦發現有人出貓,便取消資格,以期起殺一警百之效。

Sunday, May 14, 2006

預付式經營

又再出現「預付式經營爆煲」事件。事實上,在亳無監管的情況下,預付式經營根本與印銀紙沒有關係,甚至較印銀紙本錢更低,因為毋須任何準備金。

預付式經營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隨著預付券越賣越多,公司亦需要不斷準備貨品應付顧客要求,終於到達了一刻,當顧客索取產品的速度較賣預付券快的時候,公司便會出現現金流,老闆亦不願意繼續投資以解決此困局,故「爆煲」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我們亦不可以完全禁止預付式經營,要避免此問題,政府可以限制此類經營計劃的時間上限,例如不可超過一年,如果公司希望延長計劃的年期,則需按比例提供準備金,以避免公司累積太大的潛在責任。

Saturday, May 13, 2006

嘉亨灣事件餘波未了

因為嘉亨灣事件,產生了三個不同的調查報告,行政立法各取所需,形成了另一個鬧劇。

三個調查出現不同結論,看似荒謬。但如果細心分析各自的目的和出發點,卻又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審計報告是「衡工量值」式的,因此,針對點是資源的合理運用,故在發現資源運用不合理的情況下,便提出批評。問題是這次報告不單指出了資源運用上的問題,更罕有地對一些人作出點名批評,筆者在上年11月時亦有指出了一些審計技術上的問題(http://knowledgehk.blogspot.com/2005_11_01_knowledgehk_archive.html)。

立法會帳委會的調查主要是政治上的宣示,主要目的是找出需要負責的人。

三人調查小組則採用了一個法庭的角度,針對在系統及程序上是否違規的調查,並採納了「疑點歸於被告」的原則作出結論。

因此,當明白三個調查的不同角度,不同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亦可以試將三個角度的發現結合,便不難找出真相。

從三份報告得出的綜合結論,由於有先例可援,我們很難說梁展文先生在程序上有違規,但卻明顯地未有為政府做出最佳決定,所以,可以說梁先生是力有不逮,問題是梁先生已退休,唯一可妁做的處分(撤職)對他也不適用,可能這是大部分市民都不太容易接受的。

Friday, May 05, 2006

九鐵裂痕調查報告

九鐵裂痕調查報告公布,為事件提供了技術上的分析,其中提到一個主要成因是路軌有輕微波紋,導致車身出現「共振現象」。

坦白來說,以現時技術而言,主要可要透過軌道檢查車或手提量度工具檢查路軌的平直情況,兩種方法都難以準確檢測出細至一亳米的波紋。但問題是,為甚麼這樣細微的差異,居然會導致這麼大的振動,確實是難以想像。

是次調查的結論,尚留下了一連串疑問,包括:
(1) 列車的避震系統,為何難以化解上述振動?
(2) 縱使路軌在出廠時可能帶有波紋,為甚麼經過日常維護、定期打磨等程序,亦未能磨平這些波紋? 會不會正是某些維護機器的設計造成上述波紋?
(3) 要產生「共振現象」,必須在波紋有特殊形態下不斷重覆出現才可。由於路軌是一段段地生產和安裝的,很難造成這些一致性的形態。所以,會不會波紋根本是由於列車不斷運行所造成的?

不能弄清上述問題,換軌不單是浪費金錢,更可能無法根本地解決有關問題。

Thursday, May 04, 2006

五天工作制 vs 五天營業

從近日市民甚至議員們談論「五天工作制」的論點,可見大部分人(可能更包括曾蔭權)都誤解了「五天工作制」的真諦。

事實上,「五天工作制」和「五天營業」根本沒有關係,只要適當安排,所有人都可適用「五天工作制」,包括各紀律部隊和應急人員。

正由於紀律部隊和應急人員需要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所以必需要輪班工作,因此,他們亦更容易推行「五天工作制」,只需要將每次上班的時間適度延長,即可順利在每星期只需上班五天甚至四天。

「五天工作制」本身並不會影響生產力,但是,筆者反而開始擔人港人要推行的是「五天營業制」,這卻有點和現時世界追求高靈活性的需求背道而馳,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競爭力。

Tuesday, May 02, 2006

南華降班

一代本地足球班霸「南華」終於要降班了!亦標誌著本地足球界正式宣佈死亡。由需要提早「撲飛」的年代到現時甲組大戰也只是「小貓三兩隻」,真是有點心痛。

其實,香港的足球迷不少,君不見每晚在酒吧內的一眾大小球迷,甚至下午在修頓球場也有不少球迷在一旁觀看。但是,為甚麼反而職業球賽卻吸引不到觀眾?

香港現時球市的最大問題是再不是社會話題,人家茶餘飯後也不會談論本地球賽,看球甚至被視為一種落伍的娛樂。因此,要令本地球市重生,可能唯一的方法是將資源重組為一至兩隊球隊,參與國內的超級聯賽,透過主客制的大量各地球迷,吸引商業贊助,增強球隊實力,同時制造社會話題,可能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

Monday, May 01, 2006

學者凌鋒

從電視中看到凌鋒醫生的訪問,深深感到這位學者的風範。有別於很多專業人士,凌醫生在訪問中多次顯現出學者的謙遜,她感到愈了解,愈感到不足,令那些大學剛畢業便以天下事無所不知的人汗顏。

在訪問中,她多次提到人體是十分奇妙的,她所做的只是因應每名病人的不同反應提供耦合的行動,需要的是長期的觀察、關心和耐心,這正是目前不少醫生所欠缺的。

同時,令我最深印象的是凌醫生對未知事物的態度,雖然她是學科學的,亦十分注重科學態度,但她並沒有對其未知的事物採取否定的態度,樂於集不同流派之長,應用於病人身上。這種治學的態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Thursday, April 27, 2006

香港油價的問題

政府委託的顧問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香港各油公司有壟斷行為,其實這個結論是理所當然的。其原因是石油市場在本質上根本是一個壟斷市場,問題是其壟斷行為不是在香港發生,而是在各石油大國間與以美國為主導的各大石油財團間發生。

由於石油是稀有的自由資源,在現今科技的協助下又難以有甚麼品質上的差別,因此其價格必然地會十分一致,在加上其供應被嚴格控制,所以其市場價格很容易被操控。

因此,世界各國也很難找到甚麼好的方法去解決油產品價格看似有「協議定價」的現象,更不要說像香港這塊欠缺自然資源的彈丸之地。更實際的方法是鼓勵市場開發不同形式能源的應用,例如生物能源、乙醇、氫能源等,引入跨媒介的競爭,方為更有效的方法。

Friday, April 21, 2006

羅湖車費為甚麼不能減

兩鐵合併,但政府並沒有計劃將羅湖過關車費減低,引起一片「不公平」的批評。但是,為甚麼羅湖車費不能減?筆者覺得可能包括下列原因:

(1) 在車務營運而言,羅湖車費素來是九鐵的最重要收入來源。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羅湖站,九鐵將必然出現虧損。所以,羅湖車費實際上在補貼其他路線,羅湖車費減價很可能導致其他線路需要降低減幅,甚至需要加價,將嚴重影響特別是新界居民的生活;

(2) 羅湖站現時已十分繁忙,減價可能令已呈飽和的關口更加繁忙,影響過關效率;

(3) 雖然羅湖站佔有便利性的優勢,但嚴格來說並不是「獨市生意」,市面上亦有不是過關巴士提供相約服務,羅湖站現時的繁忙情況正反映其價格有一定競爭力。所以,在經濟學角度上沒有理由為一項有競爭力、客人願意購買的服務減價,而去加向其他服務加價;

(4) 羅湖站減價必然引起其他過關交通工具割價競爭,可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生態,甚至導致不健康的競爭環境;

(5) 各過關交通工具割價競爭,減低香港市民過關消費的成本,可能會出現更多市民過關「飲茶買菜」的情況,那時,本地零售小商販的生存空間更形狹窄。

所以,羅湖車費的增減,不少一家企業的問題,是關繫藉整個社會的生態。因此,一個整體情況的檢討是必須的。

Sunday, April 09, 2006

沒有結論的警監會泄密報告

警監會泄密報告出台,結論是「沒有結論」。報告除了給人一個「推卸責任」的感覺外,便是顯示警監會諸位領導對資訊保安的無知。

坊間有關資訊保安的資料十分多,其中國際標準ISO 17799提供了不少有用指引,相信對警監會甚至很多處理敏感資料的機構都十分有用。

ISO 17799正如其他管理系統,建基於風險管理的概念,其中亦特別指出機構在與外間團體(包括外判商)工作時有責任做好風險評估。

在ISO 17799第6.2.1節,有關於這方面風險評估的詳細建議,內容包括:
(1) 外間機構需應用的設備;
(2) 介入的方式;
(3) 有關資料的敏感程度;
(4) 保護資料所需的措施;
(5) 牽涉的人士;
(6) 授權介入的方式和控制方式;
(7) 外間機構處理資料的方式;
(8) 外間機構未能獲取正確資料的影響;
(9) 處理事故的方法;
(10) 相關的法規要求;和
(11) 對其他相關方的影響。

另外,在ISO 17799第10.7段,亦提到對資料載體的應有控制,包括:
(1) 對處理用後載體的處理方式;
(2) 載體運用期間的貯存;
(3) 資料交換時應有授權和記錄。

明顯地,是次事件反映警監會缺乏一個完整的資訊保安系統,如果不認真改善,而只是諉過於人,問題遲早再次發生。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耳根不清靜

日前和家人抽空到博物館看一個有關中國古時遊樂文化的展覽,由於不想遇上太擁擠的人潮,特意選了平日的日子,想不到遇到兩家學校(一中一小)集體參觀,無法盡興。

兩大班「活潑」的學生,在展館內高談闊論,東奔西跑,完全當其他人隱形。在從展館中行出來的一剎那,耳中甚至有一陣嗡嗡聲,我真的有點對展館內的工作人員的聽覺健康有點擔心。我在各地也參觀過一些博物館,包括在神州大地,也想碰到一些集體參觀的情況,但如上述慘烈的情形還是破題兒第一遭。

我看見有老師在努力地為學生們講解展品的資料,但是,我不禁在想,在認識展品歷史的同時,老師們更重要的事,是否要為學生們灌輸參觀博物館應有的禮儀?

Tuesday, March 28, 2006

新聞自由與公眾利益

法改會建議將偷拍列為刑事罪行,理所當然地引起新聞界的反彈。新聞界一如以往要求將「公眾利益」列為抗辯理由,但問題是「公眾利益」是一個很難準確定義的概念。

直至目前為止,世界上仍沒有一個較準確和理想的詮釋「公眾利益」的方法,不同組織甚至不同法官往往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唯一較一致的理解,是公眾利益往往和個人利益存在衝突,保護公眾利益很多時需要損害少數人的個人利益,一旦處理不好,失卻了平衡,「公眾利益」會有可能成為「多數人的暴政」。

更嚴重的是,在新聞界目前的情況,「公眾利益」或「保護公眾知情權」已成為獲得私人利益的藉口。試拿最近「徐步高」一案作為例子,各傳媒全天候式的報道,將疑兇(注意只是疑兇)家中各人鉅細無遺地報道一切,甚至電視台以特輯式的制作,究竟有何公眾利益存在,公眾的知情權是否應無所制約是值得深思的。我們只看到的是無助的個人私隱被徹底攻佔,傳媒卻因此事銷路大增,獲取利益,無助市民的損失卻無從追究。

Sunday, March 26, 2006

殮房的管理

殮房領錯屍事件提出多項管理改善建議,但是,報告似乎較著重在增加人手方面,而忽略了最根本的標識管理問題。

今次事件的成因可歸納為兩個不幸的錯誤。第一,殮房員工由於每天都幹著一式一樣的沉悶工作,而輕視了核對屍體標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第一家認錯屍體的苦主,可能因膽小的關係,而沒有履行確認屍體身份的責任。因此,要徹底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在整體標識及認領過程中去研究,避免完全依賴個人判斷作為唯一的確認依據。

其實,有關當局可以考慮運用現時新興的RFID技術,例如,在確認死亡時,在醫院即時為屍體注入RFID,同時將另一對應的晶片交家人保存,由於RFID被注入屍體之內,遺失和被毀的可能性可以說是近乎零,在認領時,亦只需對照屍體上的RFID和家人手持的晶片資料,便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確認屍體身份。

Sunday, March 19, 2006

警監會泄密事件

警監會泄密事件發展至今,矛頭似乎指向服務供應商判上判方面,但是,這是否問題的核心,是值得深思的。

就目前已知的資料看,服務供應商將工作外判給一名獨立人士,而資料是由這名獨立人士泄漏出去。服務供應商的外判安排當然有可能違反合約規定,但是,如果我們細心一想,這種安排在本質上其實與應用兼職員工或合約員工沒有分別。由於資訊處理工作往往牽涉獨特的技術能力,而具有這些能力的人可能不會太多,所有,很多時外判是無可避免的。所以,筆者認為問題不是由誰來工作,而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沒有落實嚴謹的保安政策。

其實,在處理需要嚴謹保安的資料時,由於錯誤是難以在事後檢查和補救,我們應注意嚴謹的流程確認程序(Process Validation Procedure),亦即合格的工作人員、合格的工作地點、合格的工作工具和合格的工作流程(Qualified People, Qualified Place, Qualified Facilities and Qualified Process)。今次事件,最關鍵是根本整個過程應必須以警監會提供的工具和在警監會的地點進行,此亦是資訊保安的基本常識,因此,警監會的有關資訊科技負責人是責無旁貸的。

Saturday, March 18, 2006

八頭神奇雪犬

很久沒有真真正正地在周末完全拋開工作,看一場好的電影。今天看了「極地雪犬」,全院爆滿,很久也沒有在香港戲院看到如此盛況。

筆者看的是英文版,但其實和中文版的分別相信不會很大,因為大半場戲都是由八頭神奇雪犬「汪汪叫」地領銜主演。不要以為這樣的電影很悶,相反整整兩小時的戲絕無悶場,看到的是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和八頭小狗運用奇妙的身體語言令觀察投入起來。

其中有兩幕更是令我印象難忘,在離場之後亦再三回味。第一幕是一群小狗在極地上獨自求生,要自尋食物,結果在首領阿美的帶領下,有策略地圍捕海鳥,一洗狗兒「蠢蠢」的形象。第二幕是首領阿美被海豹所傷,新丁麥士帶領其他小狗找來食物,讓阿美能夠生存下去,但是阿美感到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亦無力再帶領群犬,竟默默地將食物原封不動地交回麥士,像交托麥士要接替自己成為首領一般。

此戲除了像其他荷里活電影一般略有大美國主義外,實為近年難得佳作之一,不容錯過。

Friday, March 17, 2006

九鐵風雲

九鐵風雲出現戲劇性突變,曲折離奇直迫電視連續劇。但是,事情雖然看似告一段落,但亦留下不少「手尾」,相信在未來數月好戲尚陸續有來。筆者姑且在此試作預言,看看有多少會成真。

(1) 今次政府開創「秋後算帳」先河,縱然在管理上合乎需要,但在法理上和以現今勞工權益角度看卻充滿瑕疵,因作為發言人而被「祭旗」的高層管理很可能會以法律形式要求管理局甚至政府作出賠償,屆時甚至局長都要上庭解話。

(2) 事件看似田主席全面得勝,但在未來的一段日子,整個九鐵管理層相信都會與他採取不合作態度,任他有多本事,相信也是一事難成。

(3) 田主席很可能會因這次「勝利」而進一步自我膨脹,亦十分有可能再借即將出台的裂痕事件調查報告再鏟除多幾口眼中釘。

(4) 鑑於今次事件和九鐵黑暗的前路,各高層甚至一般管理人員在未來的一段日子相信最重要的事情會是各尋打算,逃亡潮必然會出現,作為市民我們也別有甚麼指望。

(5) 政府因為今次事件會盡速加快兩鐵合併,但現時你肯賣,別人也未必肯買,況且地鐵是一家上市公司,兩鐵合併不是政府和立法會同意便可以,最關鍵其實是地鐵小股東的一關,政府為求過這一關,很可能會無條件將九鐵借給地鐵營運,並承擔虧損風險。

Sunday, March 12, 2006

兵變

公營交通機構發生兵變事件,行政總裁公然表達對主席不滿,同時更獲得絕大多數高級管理層及數千員工簽名支持,情況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正如《孫子兵法》在開始時已指出上下同心(道)的重要性,因此,今次無論最終誰對誰錯,事件已反映了公司內部溝通出現了嚴重問題,對公司的損害相信在短時間也難以完全復元。

事件也帶出了對「問責文化」的反思,其實目前不少人也將「問責文化」與「殺頭文化」混淆起來,在現時以政治掛帥的社會文化下,我們往往在發生任何問題時,都以找人負責為解題方向,只要有人負責,問題便彷彿已被解決,但是,這又是否正確的處事態度?

「問責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正確地指出負責人,否則,如果隨便地找過人負責便算,員工很容易會覺得管理層只是在找「替死鬼」,長遠便會在公司內發展出「少做少錯」的文化,影響創意和競爭力,甚至像今次事件一般發展為一股不易消散的怨氣。

當然,筆者同意我們需要有問責精神,但是,是否所有問題都是找了人負責便能解決,要解決問題最重要找出問題成因,如果只顧找人負責而不去針對問題成因,問題是永遠沒法解決的,況且,我們始終需要員工去解決問題,如果動輒殺頭了事,公司出現知識斷層,又如何改善運作?當然,如果問題是牽涉人為疏忽,問責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必須分清事情的合理先後次序,才可令事情獲得真正改善。

Monday, March 06, 2006

一齣話劇

一男一女、萍水相逢、一幕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佈景、各自喃喃自語、極少眼神交流。

星期天正在忙得一團槽在趕項目的情況下,忽然發現在很久前已訂了的「香港藝術節」門票,是一齣叫「不期而遇的男人」的話劇,由KING SIR和「如妃」單打獨鬥,雖然極不願意放下手頭的工作,也要趕往赴會。

劇的內容就像我在開端形容一樣,沒有特別的高潮,只是淡淡如水,坐在我後面有一位小姐在開場後差不多十五分鐘已悶得離場而去,旁邊一位與女朋友(也可能已是夫妻一對)來的男士也不禁在打瞌睡。

你們看到此處可能認為這是一場悶戲,不過,高手即是高手,KING SIR和「如妃」在本劇中真的是盡顯功力,全劇利用雋永的對白,帶出了令人細意回味的故事,全劇差不多兩個小時,中間沒有中場休息,兩位主角你來我往,到劇終時,觀眾不禁為兩位主角報以熱烈的掌聲。

Wednesday, March 01, 2006

國際電影節

一年一度的國際電影節又到了!怱怱看過訂票手冊,今年的開幕電影是兩套港產片 - 《黑社會2》告《伊莎貝拉》,但經驗告訴我,在電影節中看首影,通常好位都留給了VIP,所以,除非很想一睹明星風采,否則還是等正場吧!

每年的電影節是筆者的一個大節日,有幾年差不多整整兩個星期都在文化中心渡過,下面的美心成了飯堂。在電影節中選戲只能靠官方短短的介紹文字,永遠像博彩一樣,今年初步看來,戲碼看似較往年略為差了一點,但也總找出了一些心水之選:

(1) 神秘電影 - 非常有創意,也挑戰你的膽量,一套連甚麼都不知的電影,必要一趁熱鬧
(2) 高三 - 世界首映,觸及近年內地教育問題的熱點,香港「受盡壓力」的教師們更是非看不可
(3) 中國石磨藍 - 中國民工血淚史,更想看在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工業革命是怎樣的
(4) 各位觀眾晚安 - 麥卡鍚年代是美國文化的禁區之一,就像中國的文革一樣,也可看看佐治古尼的導演功力
(5) 立見天國 - 如果看《慕尼黑》覺得不是味兒,可試試由巴勒斯坦人拍的版本
(6) 迷失決勝分 - 作為活地阿倫的FANS,絕對不容錯過
(7) 金牌監製 - CULT片經典,再加上奧瑪花曼和可在天馬艦與大群人一同在露天看,已夠吸引吧!
(8) 看上去很美 - 小孩電影不容易拍,小孩群戲更難處理,看看導影有何本事
(9) 向日葵 - 張揚的《洗澡》拍出濃濃的父子情,新作相信不會令我們失望
(10) 紅顏 - 李玉 + 杜可風,冷門佳選
(11) 好狗不見了 - 不是另一套《小Q》,但是愛犬者不容錯過之選

Sunday, February 26, 2006

綜援制度的反思

任何制度的其中一個重要特質是「有進有出」,香港綜援制度目前的最大問題正是「進易出難」,面對此一困境,政府迫於不斷投放資源,彷如無底深潭,亦令社會不斷界別產生「深層次矛盾」。要解決此問題,需要在制度的根本入手。

要握動有能力人士離開綜援制度,將有限資源再分配給其他有需要人士,必須設立合適的誘導因素,筆者認為最合理的誘導因素是改善生活質素的需求。

因此,可考慮在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將綜援的現金部份減少,改以物質支援代替;
(2) 限制綜援金不可使用在非必要消費,例如:煙酒、海外旅遊、博彩等;
(3) 另一方面,鼓勵綜援人士工作,以增加可自由應用資金的比例,政府可考慮對綜援人士出外工作的最初一筆收入(例如每月的最初一千元)豁免扣減,收入越高則扣減比例可逐步增加。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懷念驃叔

十多年前有一個電視節目是筆者每周必看的,是「賽馬結果」。這個節目在弱勢電視台黃金時間節目也只有幾點收視率的年代,竟能創出十多點收視的奇蹟深宵節目,全因一個驃叔。

驃叔是香港賽馬界的明星,他評馬不科學、口不擇言,坦白說,他的賽馬貼士並不太準。但他評馬有說服力、有吸引力,充滿傳統智慧,是一部活的歷史書,是沒有其他評馬人可以取締的。他不單吸引馬迷,連非馬迷也喜歡看他大噴口水。沒有驃叔評馬的時候,彷彿香港馬壇也失去了一把令人開心的聲音,對賽馬也顯得不是味兒,怪不得在驃叔離開香港馬壇後香港馬會的投注額連年下降。

驃叔騎鶴西去,是香港馬壇的一倨損失,也是香港歷史的一個損失。

Sunday, February 19, 2006

德信事件

房委會收回多個由德信負責承建的地盤,導致大批被拖欠薪金的工人到禮賓府抗議,最終房委會被迫權宜,代德信墊支薪金,並要求工人日後在追到欠薪後再歸還。正如不少社會人士所言,這次安排是「合情不合理」,由於此次並不是一項債務重組的安排,德信亦沒有同意是項安排,房委會與工人間的建議是一種君子協定,房委會在法例上並沒有名義在日後向德信直接追討這筆欠款,所以可算是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很有理由相信這筆欠款最終只有成為呆帳。

政府此次的迅速回應,是避免在「禁止散養家禽」風波越演越烈的情況下再起火頭。雖然政府方面多番強調「下不為例」,但筆者恐怕事情不會是這麼理想,不計其他有財困的承建商如何反應,單計德信,便仍有其他同樣有問題的地盤分別屬於教育及建築的部門,這些部門相信現在也十分頭痛。

不少人咎病今次問題源於「價低者得」的制度,但觀乎今次事件牽涉的承判商(德信),在香港規模也不算小,以往也有不少成功的工程例子,所以也很難對當年批出工程的諸公有太大的質疑,個人認為問題只是出於德信在同一時間內接了太多工程,再加上過去幾年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在周轉不靈的情況下才出現這麼大問題,因此,政府應該考慮在日後避免同時批出太多工程給同一家公司。

另外,亦有人認為應改變現時普遍採用的分判制度,改由大判直接管理所有員工。但是,分判制度在建築行業長期應用當然有其道理,不是這麼容易被改變。建築工程動輒牽涉數百個工種,單一公司很難直接管理所有工種,故才產生了分判制度,因此,較可行的做法是,業主在日後發放工程費時可要求大判提供已按時發放工資的證據,再配合分判商及工人登記制度,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現時長期拖欠薪金的問題。

Saturday, February 18, 2006

禁養家禽政治事件

禁止市民散養家禽演變成政治事件,再一次反映政府官員在推行政策時欠缺周詳計劃,在出現錯失後亦欠缺認錯的勇氣。

今次事件的誘因是沙頭角有人走私家禽,因此政府急急立例禁止散養六種家禽,整件事件政府出現了多項失誤:

(1) 沒收家禽明顯是侵害了市民的私有產權,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重要基石之一,個人認為,這甚至較民主和自由更重要,因此,縱使是任何公眾利益也不可凌駕的。所以,這次政府拒絕作賠償安排是絕對錯誤的。

(2) 政府選在以六種家禽入手,而不先處理已有感染個案的野鳥和觀賞鳥(如喜鵲等),令人感到不公平及欠理由。

(3) 政府多番強調不賠償是避免有人混水摸魚,雖然有其道理,但防止走私是政府的責任,沒有理由因政府的操作困難而要守法的市民蒙受損失。

(4) 政府今次可以極速立法沒收家禽,卻沒有同時修訂一些有關容許市民合理地申請合法飼養家禽的法例,令市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迫與政府對拒,可謂「官逼民反」的最佳示範。

筆者多次強調,對雀鳥趕盡殺絕並不是對付禽流感的一個可行辦法,這只是「飲鴆止渴」之舉,是不會成功的,政府要做的應該是一方面規範大量養殖的商業運作做好風險管理措施,對散養的一般市民則進行登記管理,控制養殖數量、方法和地點,使風險維持在控制水平。

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馬拉松

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馬拉松今年發生了一些不幸事件,兩名參加者一死一危殆。筆者今年亦有參與其事,以筆者的身體狀況,當然沒有可能參加正式的馬拉松賽事,而只是與往年一樣參加最基本的十公里賽事。

不少人認為今年較多人受傷與空氣質素有關,但作為一名參加者,筆者並不認為今年的天氣並不對參加者構成問題,個人覺得天氣甚至較往年更好(至少不太冷),賽事的成績亦反映了這點。

反而,大量參加者出現抽筋的情況充分反映大部分人缺乏足夠訓練(包括筆者在內),但這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反正我相信99%的參加者皆只是志在參與,不求成績,但筆者發現不少人不只沒有足夠訓練,更不幸的是沒有充分熱身,再加上沒有按自己能力去跑。

有醫生建議參加者應在賽前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當然對身體有嚴重問題的參加者是需要的,但也不是說身體有毛病的人便不能參加,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為,筆者 今年便親眼目睹一名需用義肢的人士行出不錯的成績,相反,縱使你有劉翔一般強健的體魄,如果不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跑、去控制步速,也很有可能出意外。可以 說,心理上的缺陷才是導致不幸事件的最重要因素。

Friday, February 03, 2006

新聞自由的反思

最近發生了兩宗有關新聞自由的新聞,一宗有關香港、一宗有關海外。

和香港有關的一宗是香港旅行團在埃及遇上嚴重交通意外,但旅行團公司基於死傷者私隱理由一直拒絕公布死傷者名單,不少報張認為這是妨礙了公眾的知情權。首 先,筆者同意旅行團公司絕對有權亦沒有義務要為傳媒提供死傷者的姓名資料,在這次事件中,由於旅行社已個別通知了所有死傷者的家屬,他們的知情權沒有遭到 妨礙。對其他公眾,筆者不認為知情權應包括死傷者的姓名,公眾根本沒有必要知道。縱使是死傷者的其他朋友,亦可透過死傷者的親屬獲得有關訊息,由於死傷者 皆不是甚麼「公眾人物」,筆者認為公布這類非必要訊息的決定權應保持在其至親或本人手上。嚴格來說,傳媒只是為了滿足公眾的好奇心,相反公布姓名可能為死 傷者家屬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傷害。

另一宗新聞是丹麥一報張為了「捍衛」新聞自由,刊登對回教聖人有侮辱成份的漫畫,導致一些丹麥大使館被破壞,國家間的關係亦變得緊張。當然,報張是有自由 去刊登有關漫畫,但我們要注意有關手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筆者相信編輯在刊登前亦絕對會想到會導致的後果,目前的境況可說在其預見之內,可以說報張是事件 的得益者。筆者一直認為,新聞自由不應是亳無限制的,像這種以損害他人利益、導致無辜損失的行為是否應有所制約是我們需要反思的。

Wednesday, February 01, 2006

旅遊業安全管理

香港旅行團在埃及發生嚴重交通意外。香港旅行團發生安全事故似乎已成為每年春節長假的「必備項目」,事件反映了香港旅遊業在安全管理方面實在有檢討的必要。

香港旅遊業在安全管理方面目前尚停留在提點顧客購買旅遊保險和「提點」司機遵守交通規則這些較被動的措施,業界實在有必要引進較主動的風險管理概念,例如 考慮旅遊點的距離、交通所需的時間、安排適當的中途站讓司機休息;避免黑夜趕路、甚至引入雙司機制等,不竟安全旅遊才是最基本的要求。

Tuesday, January 31, 2006

留港與回鄉

是日有報張報導了一對母子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中港婚姻所產生的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這個家庭的香港父親,最近年邁病逝,留下剛取得香港居民身份的年幼兒子和尚持雙程證的妻子,政府福利機構鑑於母子二人在港無其他親屬,建議母子回鄉生活,否則只能將小孩交福利機構托管。

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香港報張以「不仁」來形容這次事件,又認為要母子二人回鄉生活是不人道的做法。但是,如果從小孩的日後生活去想,其實回鄉生活可能真的是在有限選擇中的最有利選擇。

母子二人在港沒有其他親友支持,強行留港,在融入社會方面會非常困難,當然在公援制度支援下,生活未必是很大問題,但是,要小孩在這種情況下度過成長歲月,又是否較回鄉生活來得好。

其實,目前國內的生活已不是數十年前的境況,母子二人回鄉生活的最大好處是有親友的支援,母親亦較容易找到工作,自食其力,對小孩的身心成長有莫大好處,這點是所有來港生活的朋友都需要認真考慮的。

另一方面,認為回鄉生活是不人道的人士,實在應該多了解目前國內的生活模式,不要再用歧視的目光去看這個被世人視為明日之星的國家 - 中國。

Friday, January 27, 2006

海心公園

有團體建議在中環海旁以無商住發展模式建設大型公眾綠地,當然容易獲取公眾歡迎,對現時在中環一帶享受著無敵海景的商廈和半山居民,更是一大好消息。但是,現實一點來說,有關建議只是一個沒有財務安排的空想,目的只是為政府拋出一個難度,阻礙特別是天馬艦項目上馬。

試問如果沒有任何商業發展支援,會有甚麼發展商願意投資,結果只有由政府獨力出資建設,但是,納稅人又會否支持政府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投資建設華而不實 的公園,同時放棄這寶貴的土地資源。另一方面,不單是建設費需要籌謀,如果沒有持續商業收益的支持,我們又如何持續地維護這一大片綠地?

因此,可以斷言,在狄士尼樂園也未必可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海心公園只是另一個「高大空」的建議吧!

Wednesday, January 25, 2006

北京行

剛從北京小休歸來,是第一次在這冷得要命的天氣下到北京,但雖然河都結了冰,但在整整四天的行程中也未有見到下雪,有點失望。

在香港機場出發時知道北京那處大霧,所以延誤了個多小時,但相對多年前在首都機場延誤八小時的經驗,也不算是甚麼一回事。在北京上空也因天氣關係盤旋了一陣子,但總的來說也算好運,因為聽說和我們差不多同一時間出發的國航轉飛了山西。

北京的天氣在零度上下,到處是灰灰的一片,樹都下了葉,挺有一份蕭颯的味道,頤和園的湖面都結了厚冰,在昆明湖冰面上行過的經驗是一生難忘的,冷一點也值得一試。

其實北京除了酒店房租較貴之外,食與行也很便宜,不失為短期度假的地方,而且冬天較夏天可愛,近年北京的盛夏真的令人熱得頭昏眼花。今次到北京目的之一是要一試聞名已久的涮羊肉,真的不錯,而且較香港便宜很多,當然前門的全聚德仍具水準。

另外一個非常好的體驗是到老舍茶館聽戲,這家出名的店子很出名,但一直提不起勁到此一遊,因為以為是一些很老套的玩意兒,這次也只是因為在全聚德吃完烤鴨早得很,便過去試試有沒有票,想不到是一個很精彩的節目,果然聞名不如一見,見面更勝聞名。

Thursday, January 19, 2006

九鐵事件

九鐵連日成為本地報張的頭條,現時的情況,九鐵員工就像活在公眾的放大鏡之下,個別人士甚至心理上已認定九鐵已充滿問題。今天電台新聞即有公眾表示感到最 近九鐵自轉用人手操作後,列車特別「左搖右擺」,但我們只要細心一想,司機是根本沒有方法可使得一架列車「左搖右擺」的,事件反映了市民甚至議員們已出現 了「捕風捉影」的現象。

在巨大的壓力下,九鐵最近嘗試改變了一些程序,包括轉用人手操作及加密維修檢查,在引入新運作的情況下,其實一些小失誤是可以預見的,如果我們只懂得不斷施加壓力,只懂追究責任,而不去停下來分析問題成因,筆者只恐怕會令事情變得更壞。

固然今次九鐵列車組件出現裂痕並不尋常,反映在機件設計或維修程序上有檢討的必要。但是,如果對材料或工程學略有認識,都知道金屬焊接出現裂痕也不是甚麼出奇的事,關鍵是裂痕的長度和增長的速度,和檢查的周期是否足以在裂痕造成問題前被檢查和處理。

Wednesday, January 11, 2006

教師的壓力(續)

由於羅太的一句不智評論,也由於某些團體的借題發揮,教師壓力問題成為了攻擊政府威信的新武器。

有些人認為現時學校外評太多是教師壓力的其中一個原因,筆者曾經有幸以業外人士身份參與了一些視學工作,或許可以為教師壓力的來源給一些個人意見。

由於資源的問題,現時學校外評的頻率是四年一次,相對於其他行業機構的一般做法,其實已是嚴重不足。現時一般機構對品質管理機制的外評周期大多是一年一 次,有些更是每半年一次。但是,為甚麼這沒有在其他機構做成巨大壓力,在教育界卻導致這麼大問題,筆者看主要原因在以下幾點。

(1) 正由於教育界長期缺乏外評文化,很多教師甚至校長皆未能充分掌握外評的精要,他們經常花大量的時間制作大量精美的文件給視學人員評審,在外評進行前亦花大 量的時間開會不斷修正那些周年計劃等的資料,在視學過程進行的每一天也花大量的時間開會討論應付策略。可想而知,這樣是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資源,亦不必要地 增加了各人的心理壓力。筆者私下也曾和一些視學人員討論過,大家也同意文件的精美程度根本與視學結果毫無關係。

(2) 很多教學人員認為視學結果會嚴重影響學校甚至個人的前途,因此在視學過程中往往是一個雙方鬥智鬥力的痛苦過程。但是,實情在現時的機制下,最重要的是學校 可不可以吸引足夠的學生報讀,試問如果學校每年招生的時候排長龍,縱使視學的結果不甚了了,當局也不會有甚麼意見。

(3) 很多校長為免招人話柄,採用寧濫勿缺的心態,對教改措施採用照單全收的策略,導致學校在短時間內工作排山倒海,筆者便曾經見過一家學校的周年計劃中居然有多達四五十個目標。

(4) 最重要的原因筆者相信是教育界與其他界別對壓力的經驗,其他界別每天都面對不同壓力,特別是生存的壓力,對他們來說,外評根本不當是一回事,有些朋友更笑說可趁外評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他們很多根本不會(亦無需要)為外評事先做甚麼工作,所以也不會感到甚麼壓力。

所以,筆者深信,問題是心態的問題,只是心態改變,壓力是可以化為動力的。

Sunday, January 08, 2006

教師的壓力

接連有教師輕生的事件發生,令人再次關注教師的壓力問題。有人認為教改政策為教師帶來很大壓力,認為應取消這些為教師帶來壓力的「惡策」。但是,這是否真的可改善問題?沒有壓力的「愉快教學」是否可為社會帶來真正利益?

筆者曾有機會到過數家中小學校研究其管理問題,接觸過一些校長和教師,經常聽到一些教師教導學生應該將壓力視作動力,但是,為甚麼教師自己在面對壓力時,卻往往未能從容面對?

歸根究底,筆者認為香港的教育界由於極低的職位流動性,很多教學人員從畢業開始便從沒有轉過工,他們大部份都將其崗位視為一個「鐵飯碗」。另一方面,教育 又有較難量化成效的特質,因此,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未有發展量化評核的系統,筆者以往參觀學校時即發現很多學校都未有系統的績效評核制度。第三,以往人口處 於高增長期,學校有增無減,教師亦不愁出路。所以相對於社會其他的工作崗位,教育界以往面對的壓力實在很少,但隨著年月變化,大眾對教育界的期望不斷提 高,因此對教學人員的壓力亦相應增加,現時的問題是教學人員未能懂得如何面對這些壓力。

因此,壓力的來源實際是來自社會大眾,我們始終要面對一些學校連23名新生也招不到,一些學校卻有人「漏夜排長龍」等取申請表的現實情況。對一些無法得到 大眾認同的學校,淘汰似乎是無可厚非的做法。在可見的將來,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如果我們將所有會帶來壓力的措施(但可能對學生是好的)取消,甚至利用小班 教學、全薪進修的方法強行為那些不合水平的學校和教學人員提供工作,窒礙新陳代謝,對社會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所以,要解決問題是盡快令教學人員學懂如何面對壓力,增加教學職位的流動性,輔助不適合教學的人士投入其他勞動市場。古人曾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 之」。對學校本身,則應協助校長精簡工作計劃(筆者的觀察,不少學校都有目標過多的問題),要知道很多成功的學校都沒有百分百按照當局的教改措施執行,而 是按照其學校所需擇優而行。所以,學校必須學懂如何評估自己能力,適當地推行措施,只要獲得學生和家長認同,政府也不會有甚麼異議。

Friday, January 06, 2006

議員的退休安排

由於一名前市政局議員生活潦倒,議員退休安排的議題再度為人關注。究竟政府應不應該為議員安排退休金?這是存在一些爭議的,很難作簡單的決定。

現時香港大部份在職人士都受強積金制度所保障。因此,不少人認為,議員也應有相應的退休保障制度,以保障議員在退任後的生活所需。

但是,問題是"議員"究竟可否被視為一種職業?嚴格上,議員並不必須要全職地工作,我們雖然有一些全職議員,但是也有不少非全職議員,所以,要訂出一個合適的退休金額是有困難的。

另一方面,議員是有任期的,而一部份議員的退任是因為未能獲得市民的持續支持,而且不少議員在退任之時尚在青壯之年,動用公帑去照顧這些不受支持議員相信亦不易得到大眾的支持。

現時議員的薪津雖然不是天文數字,但也不低。以最低水平的區議員為例,也有超過每月17000元,如果有一定的理財技巧,理應不會一貧如洗。因此,我認為 較理想的做法,是參考現時自僱人士的強積金安排,由議員自行供款。當然,正如對一般在職人士的忠告,我們不可以只依賴強積金作唯一的退休安排,正確的理財 觀念永遠是最重要的。

Sunday, January 01, 2006

五天工作制

最近本地有銀行開始引進五天工作制,對廣大打工一族相信是一大喜訊。本人一向是五天工作制的忠實支持者,因為五天制對各方面皆有不少好處:

(1) 雖然有些人認為五天制可能進一步令每天的工作量增加,令下班時間進一步推遲。但是,無論如何,五天制的確會令員工的整體上班時間有所減少,令他們在外間消費的時間增加,促進內部消費,推動經濟循環。

(2) 五天制令備用工作時間增加,令公司可以用來應付突然增加工作量的能力提高。

(3) 五天制令員工需集中工作在五天內完成,在心理上是設定了一個較以往高的目標,對大多數人來說,會逐步提高生產力。

其實,香港現時已有不少工作毋須一定要在辦公室內完成,我們現時很多時回公司的最主要目的都只是開那些永遠開不完的會議吧!因此,相信引入五天制不單不會影響企業競爭力,更對社會長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