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0, 2022

疫情下仍要有正常生活

經歷長達兩年的疫情,到現在仍未能看到曙光。看來還有相當一段長時間,我們仍然要戴著口罩生活,出入境仍然要受到限制。

既然已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受限生活,我們本應已能建立SOP適用新常態。但觀乎近日發生的種種事情,反映有關當局除了封關停市外,根本沒有絲毫準備讓民生回復有限度常態,以應對曠日持久的疫情。這樣下去,民怨只會越積越深。這裡試舉幾個例子。

隔離營的物流安排一團槽

隔離在今時今日不是甚麼新鮮事情,但不知為何,隔離的物流安排總還是一團槽。總見到隔離人士投訴進入隔離營連基本物資都欠奉。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理應要建立了一張隔離物資清單,有需要時照單執藥,真看不到有何困難?難道這就是最優秀公務員隊伍的效率嗎?坊間更有所謂數碼走佬袋之說,這不是叫要隔離人士自己出街張羅物資,增加感染別人風險嗎?自稱創新,自稱科技的大城市,搞了兩年隔離營連wifi都沒有,真的令人氣結。

對分隔兩地的家庭需要不聞不問

封關兩年,不少家庭分隔兩地,政府好像從來沒有人會想過要找方法理順這個問題,只是在等開關的一天。坦白而言,現時就算開關,短期內也不可能像以往那般天天自由出入,可以預見要很長時間才可讓所有分隔兩地的家庭見上一面。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又是另一個民怨爆發點。看到近日有不少家庭要隔著深圳河遙遙揮手,真的令人神傷。其實香港有數個關口,只要有適當配套,例如安排一個相隔十數米的地區,甚至用一些隔板分隔,要安排讓一些家庭在安全的環境下見一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醫院和老人院的安排

每次疫情小爆發,首當其衝的便是停止醫院及老人院探訪。當然,以傳染病專家的看法,容許探訪有傳染風險。但除非你不容許醫院或老人院員工下班回家進入社區,其實風險仍然存在。問題是完全不容許親人探訪,對患者心理上的損害也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同樣地我們也應該設計一些方式,例如指定一兩個名額,在打齊疫苗和檢測後容許探訪,甚至設一些安全分隔,在較安全的情況下維持正常探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