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0, 2022

Omicron 下的反思

要來的始終要來。常言道久守必失,經歷兩年多的抗疫歲月,Omicron變種在短短一個月在香港遍地開花,將香港由零確診打成全球確診率和死亡率最高之地。抗疫措施三日一改,五日一變,兵敗如山倒。這兩個月相信會成為這一代香港人永遠的烙印。

昨天看到一篇報道,一個北區的方倉醫院快將運作,招募清潔和保安,排隊應徵的人潮長達十多層樓,可見疫情已深深損害人民生活,不少基層已達彈盡糧絕之境地。

有專家推算,這兩個月的疫情,已令全港一半人感染,往日的抗疫措施,在今日的現實已是不管用。因此,我們必須要盡速作出改變。特別是以下幾點。

入境隔離安排
由於Omicron的潛伏期和發病期都明顯較以往的變種短,現時本地市民如完成兩針或以上接種後確診,隔離期已縮短為七日,在第六天連續兩天快測陰性的情況下便可解除隔離。事實亦證明這樣的風險是很低的。既然這樣可行,那對從外地而來的訪客亦應同樣可行。如果可以將隔離期一致地縮短為七天,那麼我們便可回復一部份國際交往,避免外國公司一去不復回。

長者隔離安排
這一波疫情香港的死亡率這麼高,當然一部份是因為長者群組的疫苗注射率偏低,但更大的原因是部份長者在急症室等待醫治或隔離設施因為照顧不足甚至心理因素而死亡。有照顧長者經驗的人都會知道,晚年長者在照顧需要和心靈需要上往往遠高於醫療需要。你不能將一個長者突然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在一旁。那樣縱使你能治得了傳染病,也不能補償其因缺乏照料做成的其他機能損害,和因驚惶和孤獨感做成對求生意志的磨滅。因此,對長者和需要密切照顧的人,隔離策略必須更改。除非有即時醫療需要,否則如果家人同意,最理想的方法是居家隔離,次之是在指定護理院由專業護理人員照料。如果你無辦法提供如長者往日一樣的照料水平,單純送到隔離設施絕對是壞事。

放寬經營限制
一波一波的經營管制措施,已將這些行業推往萬劫不復之地,我有陣時也很佩服有些老闆為甚麼到現在還捱得下去。在現時本地接種率已超越九成和感染率高達一半(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的情況下,再加上應用疫苗通行證,回復營業不會將風險增加多少。

重整地區自助力量
近日深圳和東莞都進行了迅雷式的全城強檢活動,我們不能不佩服人家行動力和機動性,一天之前才宣佈,一天之後便已安排得井井有條,香港封樓一個盒飯也弄得不清不楚,人家卻可為每家準備好一箱箱一應俱全的糧食。國內行動力的形成,關鍵係善用民間自助力量和對緊急應變的充足準備。往日很多屋村都有互助委員會,可惜現時都已紛紛解散了!要應付日後極可能還會不時出現的一波波疫情,我們不能不斷重複同一樣的錯誤。現時必須盡快重組這種地區自助組織,無論公屋還是私樓,甚至村屋,在每一座樓都應招聘一些義工,就如戰時儲備,提供一定的培訓,寫好各式應急程序,定時進行演習。那麼,在需要時,便可動員這些義工,配合中央統籌,機動地協助封區,溝通,派發物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