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羅太的一句不智評論,也由於某些團體的借題發揮,教師壓力問題成為了攻擊政府威信的新武器。
有些人認為現時學校外評太多是教師壓力的其中一個原因,筆者曾經有幸以業外人士身份參與了一些視學工作,或許可以為教師壓力的來源給一些個人意見。
由於資源的問題,現時學校外評的頻率是四年一次,相對於其他行業機構的一般做法,其實已是嚴重不足。現時一般機構對品質管理機制的外評周期大多是一年一 次,有些更是每半年一次。但是,為甚麼這沒有在其他機構做成巨大壓力,在教育界卻導致這麼大問題,筆者看主要原因在以下幾點。
(1) 正由於教育界長期缺乏外評文化,很多教師甚至校長皆未能充分掌握外評的精要,他們經常花大量的時間制作大量精美的文件給視學人員評審,在外評進行前亦花大 量的時間開會不斷修正那些周年計劃等的資料,在視學過程進行的每一天也花大量的時間開會討論應付策略。可想而知,這樣是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資源,亦不必要地 增加了各人的心理壓力。筆者私下也曾和一些視學人員討論過,大家也同意文件的精美程度根本與視學結果毫無關係。
(2) 很多教學人員認為視學結果會嚴重影響學校甚至個人的前途,因此在視學過程中往往是一個雙方鬥智鬥力的痛苦過程。但是,實情在現時的機制下,最重要的是學校 可不可以吸引足夠的學生報讀,試問如果學校每年招生的時候排長龍,縱使視學的結果不甚了了,當局也不會有甚麼意見。
(3) 很多校長為免招人話柄,採用寧濫勿缺的心態,對教改措施採用照單全收的策略,導致學校在短時間內工作排山倒海,筆者便曾經見過一家學校的周年計劃中居然有多達四五十個目標。
(4) 最重要的原因筆者相信是教育界與其他界別對壓力的經驗,其他界別每天都面對不同壓力,特別是生存的壓力,對他們來說,外評根本不當是一回事,有些朋友更笑說可趁外評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他們很多根本不會(亦無需要)為外評事先做甚麼工作,所以也不會感到甚麼壓力。
所以,筆者深信,問題是心態的問題,只是心態改變,壓力是可以化為動力的。
Wednesday, January 11,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