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委託的顧問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香港各油公司有壟斷行為,其實這個結論是理所當然的。其原因是石油市場在本質上根本是一個壟斷市場,問題是其壟斷行為不是在香港發生,而是在各石油大國間與以美國為主導的各大石油財團間發生。
由於石油是稀有的自由資源,在現今科技的協助下又難以有甚麼品質上的差別,因此其價格必然地會十分一致,在加上其供應被嚴格控制,所以其市場價格很容易被操控。
因此,世界各國也很難找到甚麼好的方法去解決油產品價格看似有「協議定價」的現象,更不要說像香港這塊欠缺自然資源的彈丸之地。更實際的方法是鼓勵市場開發不同形式能源的應用,例如生物能源、乙醇、氫能源等,引入跨媒介的競爭,方為更有效的方法。
Thursday, April 27, 2006
Friday, April 21, 2006
羅湖車費為甚麼不能減
兩鐵合併,但政府並沒有計劃將羅湖過關車費減低,引起一片「不公平」的批評。但是,為甚麼羅湖車費不能減?筆者覺得可能包括下列原因:
(1) 在車務營運而言,羅湖車費素來是九鐵的最重要收入來源。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羅湖站,九鐵將必然出現虧損。所以,羅湖車費實際上在補貼其他路線,羅湖車費減價很可能導致其他線路需要降低減幅,甚至需要加價,將嚴重影響特別是新界居民的生活;
(2) 羅湖站現時已十分繁忙,減價可能令已呈飽和的關口更加繁忙,影響過關效率;
(3) 雖然羅湖站佔有便利性的優勢,但嚴格來說並不是「獨市生意」,市面上亦有不是過關巴士提供相約服務,羅湖站現時的繁忙情況正反映其價格有一定競爭力。所以,在經濟學角度上沒有理由為一項有競爭力、客人願意購買的服務減價,而去加向其他服務加價;
(4) 羅湖站減價必然引起其他過關交通工具割價競爭,可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生態,甚至導致不健康的競爭環境;
(5) 各過關交通工具割價競爭,減低香港市民過關消費的成本,可能會出現更多市民過關「飲茶買菜」的情況,那時,本地零售小商販的生存空間更形狹窄。
所以,羅湖車費的增減,不少一家企業的問題,是關繫藉整個社會的生態。因此,一個整體情況的檢討是必須的。
(1) 在車務營運而言,羅湖車費素來是九鐵的最重要收入來源。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羅湖站,九鐵將必然出現虧損。所以,羅湖車費實際上在補貼其他路線,羅湖車費減價很可能導致其他線路需要降低減幅,甚至需要加價,將嚴重影響特別是新界居民的生活;
(2) 羅湖站現時已十分繁忙,減價可能令已呈飽和的關口更加繁忙,影響過關效率;
(3) 雖然羅湖站佔有便利性的優勢,但嚴格來說並不是「獨市生意」,市面上亦有不是過關巴士提供相約服務,羅湖站現時的繁忙情況正反映其價格有一定競爭力。所以,在經濟學角度上沒有理由為一項有競爭力、客人願意購買的服務減價,而去加向其他服務加價;
(4) 羅湖站減價必然引起其他過關交通工具割價競爭,可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生態,甚至導致不健康的競爭環境;
(5) 各過關交通工具割價競爭,減低香港市民過關消費的成本,可能會出現更多市民過關「飲茶買菜」的情況,那時,本地零售小商販的生存空間更形狹窄。
所以,羅湖車費的增減,不少一家企業的問題,是關繫藉整個社會的生態。因此,一個整體情況的檢討是必須的。
Sunday, April 09, 2006
沒有結論的警監會泄密報告
警監會泄密報告出台,結論是「沒有結論」。報告除了給人一個「推卸責任」的感覺外,便是顯示警監會諸位領導對資訊保安的無知。
坊間有關資訊保安的資料十分多,其中國際標準ISO 17799提供了不少有用指引,相信對警監會甚至很多處理敏感資料的機構都十分有用。
ISO 17799正如其他管理系統,建基於風險管理的概念,其中亦特別指出機構在與外間團體(包括外判商)工作時有責任做好風險評估。
在ISO 17799第6.2.1節,有關於這方面風險評估的詳細建議,內容包括:
(1) 外間機構需應用的設備;
(2) 介入的方式;
(3) 有關資料的敏感程度;
(4) 保護資料所需的措施;
(5) 牽涉的人士;
(6) 授權介入的方式和控制方式;
(7) 外間機構處理資料的方式;
(8) 外間機構未能獲取正確資料的影響;
(9) 處理事故的方法;
(10) 相關的法規要求;和
(11) 對其他相關方的影響。
另外,在ISO 17799第10.7段,亦提到對資料載體的應有控制,包括:
(1) 對處理用後載體的處理方式;
(2) 載體運用期間的貯存;
(3) 資料交換時應有授權和記錄。
明顯地,是次事件反映警監會缺乏一個完整的資訊保安系統,如果不認真改善,而只是諉過於人,問題遲早再次發生。
坊間有關資訊保安的資料十分多,其中國際標準ISO 17799提供了不少有用指引,相信對警監會甚至很多處理敏感資料的機構都十分有用。
ISO 17799正如其他管理系統,建基於風險管理的概念,其中亦特別指出機構在與外間團體(包括外判商)工作時有責任做好風險評估。
在ISO 17799第6.2.1節,有關於這方面風險評估的詳細建議,內容包括:
(1) 外間機構需應用的設備;
(2) 介入的方式;
(3) 有關資料的敏感程度;
(4) 保護資料所需的措施;
(5) 牽涉的人士;
(6) 授權介入的方式和控制方式;
(7) 外間機構處理資料的方式;
(8) 外間機構未能獲取正確資料的影響;
(9) 處理事故的方法;
(10) 相關的法規要求;和
(11) 對其他相關方的影響。
另外,在ISO 17799第10.7段,亦提到對資料載體的應有控制,包括:
(1) 對處理用後載體的處理方式;
(2) 載體運用期間的貯存;
(3) 資料交換時應有授權和記錄。
明顯地,是次事件反映警監會缺乏一個完整的資訊保安系統,如果不認真改善,而只是諉過於人,問題遲早再次發生。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耳根不清靜
日前和家人抽空到博物館看一個有關中國古時遊樂文化的展覽,由於不想遇上太擁擠的人潮,特意選了平日的日子,想不到遇到兩家學校(一中一小)集體參觀,無法盡興。
兩大班「活潑」的學生,在展館內高談闊論,東奔西跑,完全當其他人隱形。在從展館中行出來的一剎那,耳中甚至有一陣嗡嗡聲,我真的有點對展館內的工作人員的聽覺健康有點擔心。我在各地也參觀過一些博物館,包括在神州大地,也想碰到一些集體參觀的情況,但如上述慘烈的情形還是破題兒第一遭。
我看見有老師在努力地為學生們講解展品的資料,但是,我不禁在想,在認識展品歷史的同時,老師們更重要的事,是否要為學生們灌輸參觀博物館應有的禮儀?
兩大班「活潑」的學生,在展館內高談闊論,東奔西跑,完全當其他人隱形。在從展館中行出來的一剎那,耳中甚至有一陣嗡嗡聲,我真的有點對展館內的工作人員的聽覺健康有點擔心。我在各地也參觀過一些博物館,包括在神州大地,也想碰到一些集體參觀的情況,但如上述慘烈的情形還是破題兒第一遭。
我看見有老師在努力地為學生們講解展品的資料,但是,我不禁在想,在認識展品歷史的同時,老師們更重要的事,是否要為學生們灌輸參觀博物館應有的禮儀?
Tuesday, March 28, 2006
新聞自由與公眾利益
法改會建議將偷拍列為刑事罪行,理所當然地引起新聞界的反彈。新聞界一如以往要求將「公眾利益」列為抗辯理由,但問題是「公眾利益」是一個很難準確定義的概念。
直至目前為止,世界上仍沒有一個較準確和理想的詮釋「公眾利益」的方法,不同組織甚至不同法官往往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唯一較一致的理解,是公眾利益往往和個人利益存在衝突,保護公眾利益很多時需要損害少數人的個人利益,一旦處理不好,失卻了平衡,「公眾利益」會有可能成為「多數人的暴政」。
更嚴重的是,在新聞界目前的情況,「公眾利益」或「保護公眾知情權」已成為獲得私人利益的藉口。試拿最近「徐步高」一案作為例子,各傳媒全天候式的報道,將疑兇(注意只是疑兇)家中各人鉅細無遺地報道一切,甚至電視台以特輯式的制作,究竟有何公眾利益存在,公眾的知情權是否應無所制約是值得深思的。我們只看到的是無助的個人私隱被徹底攻佔,傳媒卻因此事銷路大增,獲取利益,無助市民的損失卻無從追究。
直至目前為止,世界上仍沒有一個較準確和理想的詮釋「公眾利益」的方法,不同組織甚至不同法官往往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唯一較一致的理解,是公眾利益往往和個人利益存在衝突,保護公眾利益很多時需要損害少數人的個人利益,一旦處理不好,失卻了平衡,「公眾利益」會有可能成為「多數人的暴政」。
更嚴重的是,在新聞界目前的情況,「公眾利益」或「保護公眾知情權」已成為獲得私人利益的藉口。試拿最近「徐步高」一案作為例子,各傳媒全天候式的報道,將疑兇(注意只是疑兇)家中各人鉅細無遺地報道一切,甚至電視台以特輯式的制作,究竟有何公眾利益存在,公眾的知情權是否應無所制約是值得深思的。我們只看到的是無助的個人私隱被徹底攻佔,傳媒卻因此事銷路大增,獲取利益,無助市民的損失卻無從追究。
Sunday, March 26, 2006
殮房的管理
殮房領錯屍事件提出多項管理改善建議,但是,報告似乎較著重在增加人手方面,而忽略了最根本的標識管理問題。
今次事件的成因可歸納為兩個不幸的錯誤。第一,殮房員工由於每天都幹著一式一樣的沉悶工作,而輕視了核對屍體標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第一家認錯屍體的苦主,可能因膽小的關係,而沒有履行確認屍體身份的責任。因此,要徹底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在整體標識及認領過程中去研究,避免完全依賴個人判斷作為唯一的確認依據。
其實,有關當局可以考慮運用現時新興的RFID技術,例如,在確認死亡時,在醫院即時為屍體注入RFID,同時將另一對應的晶片交家人保存,由於RFID被注入屍體之內,遺失和被毀的可能性可以說是近乎零,在認領時,亦只需對照屍體上的RFID和家人手持的晶片資料,便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確認屍體身份。
今次事件的成因可歸納為兩個不幸的錯誤。第一,殮房員工由於每天都幹著一式一樣的沉悶工作,而輕視了核對屍體標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第一家認錯屍體的苦主,可能因膽小的關係,而沒有履行確認屍體身份的責任。因此,要徹底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在整體標識及認領過程中去研究,避免完全依賴個人判斷作為唯一的確認依據。
其實,有關當局可以考慮運用現時新興的RFID技術,例如,在確認死亡時,在醫院即時為屍體注入RFID,同時將另一對應的晶片交家人保存,由於RFID被注入屍體之內,遺失和被毀的可能性可以說是近乎零,在認領時,亦只需對照屍體上的RFID和家人手持的晶片資料,便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確認屍體身份。
Sunday, March 19, 2006
警監會泄密事件
警監會泄密事件發展至今,矛頭似乎指向服務供應商判上判方面,但是,這是否問題的核心,是值得深思的。
就目前已知的資料看,服務供應商將工作外判給一名獨立人士,而資料是由這名獨立人士泄漏出去。服務供應商的外判安排當然有可能違反合約規定,但是,如果我們細心一想,這種安排在本質上其實與應用兼職員工或合約員工沒有分別。由於資訊處理工作往往牽涉獨特的技術能力,而具有這些能力的人可能不會太多,所有,很多時外判是無可避免的。所以,筆者認為問題不是由誰來工作,而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沒有落實嚴謹的保安政策。
其實,在處理需要嚴謹保安的資料時,由於錯誤是難以在事後檢查和補救,我們應注意嚴謹的流程確認程序(Process Validation Procedure),亦即合格的工作人員、合格的工作地點、合格的工作工具和合格的工作流程(Qualified People, Qualified Place, Qualified Facilities and Qualified Process)。今次事件,最關鍵是根本整個過程應必須以警監會提供的工具和在警監會的地點進行,此亦是資訊保安的基本常識,因此,警監會的有關資訊科技負責人是責無旁貸的。
就目前已知的資料看,服務供應商將工作外判給一名獨立人士,而資料是由這名獨立人士泄漏出去。服務供應商的外判安排當然有可能違反合約規定,但是,如果我們細心一想,這種安排在本質上其實與應用兼職員工或合約員工沒有分別。由於資訊處理工作往往牽涉獨特的技術能力,而具有這些能力的人可能不會太多,所有,很多時外判是無可避免的。所以,筆者認為問題不是由誰來工作,而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沒有落實嚴謹的保安政策。
其實,在處理需要嚴謹保安的資料時,由於錯誤是難以在事後檢查和補救,我們應注意嚴謹的流程確認程序(Process Validation Procedure),亦即合格的工作人員、合格的工作地點、合格的工作工具和合格的工作流程(Qualified People, Qualified Place, Qualified Facilities and Qualified Process)。今次事件,最關鍵是根本整個過程應必須以警監會提供的工具和在警監會的地點進行,此亦是資訊保安的基本常識,因此,警監會的有關資訊科技負責人是責無旁貸的。
Saturday, March 18, 2006
八頭神奇雪犬
很久沒有真真正正地在周末完全拋開工作,看一場好的電影。今天看了「極地雪犬」,全院爆滿,很久也沒有在香港戲院看到如此盛況。
筆者看的是英文版,但其實和中文版的分別相信不會很大,因為大半場戲都是由八頭神奇雪犬「汪汪叫」地領銜主演。不要以為這樣的電影很悶,相反整整兩小時的戲絕無悶場,看到的是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和八頭小狗運用奇妙的身體語言令觀察投入起來。
其中有兩幕更是令我印象難忘,在離場之後亦再三回味。第一幕是一群小狗在極地上獨自求生,要自尋食物,結果在首領阿美的帶領下,有策略地圍捕海鳥,一洗狗兒「蠢蠢」的形象。第二幕是首領阿美被海豹所傷,新丁麥士帶領其他小狗找來食物,讓阿美能夠生存下去,但是阿美感到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亦無力再帶領群犬,竟默默地將食物原封不動地交回麥士,像交托麥士要接替自己成為首領一般。
此戲除了像其他荷里活電影一般略有大美國主義外,實為近年難得佳作之一,不容錯過。
筆者看的是英文版,但其實和中文版的分別相信不會很大,因為大半場戲都是由八頭神奇雪犬「汪汪叫」地領銜主演。不要以為這樣的電影很悶,相反整整兩小時的戲絕無悶場,看到的是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和八頭小狗運用奇妙的身體語言令觀察投入起來。
其中有兩幕更是令我印象難忘,在離場之後亦再三回味。第一幕是一群小狗在極地上獨自求生,要自尋食物,結果在首領阿美的帶領下,有策略地圍捕海鳥,一洗狗兒「蠢蠢」的形象。第二幕是首領阿美被海豹所傷,新丁麥士帶領其他小狗找來食物,讓阿美能夠生存下去,但是阿美感到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亦無力再帶領群犬,竟默默地將食物原封不動地交回麥士,像交托麥士要接替自己成為首領一般。
此戲除了像其他荷里活電影一般略有大美國主義外,實為近年難得佳作之一,不容錯過。
Friday, March 17, 2006
九鐵風雲
九鐵風雲出現戲劇性突變,曲折離奇直迫電視連續劇。但是,事情雖然看似告一段落,但亦留下不少「手尾」,相信在未來數月好戲尚陸續有來。筆者姑且在此試作預言,看看有多少會成真。
(1) 今次政府開創「秋後算帳」先河,縱然在管理上合乎需要,但在法理上和以現今勞工權益角度看卻充滿瑕疵,因作為發言人而被「祭旗」的高層管理很可能會以法律形式要求管理局甚至政府作出賠償,屆時甚至局長都要上庭解話。
(2) 事件看似田主席全面得勝,但在未來的一段日子,整個九鐵管理層相信都會與他採取不合作態度,任他有多本事,相信也是一事難成。
(3) 田主席很可能會因這次「勝利」而進一步自我膨脹,亦十分有可能再借即將出台的裂痕事件調查報告再鏟除多幾口眼中釘。
(4) 鑑於今次事件和九鐵黑暗的前路,各高層甚至一般管理人員在未來的一段日子相信最重要的事情會是各尋打算,逃亡潮必然會出現,作為市民我們也別有甚麼指望。
(5) 政府因為今次事件會盡速加快兩鐵合併,但現時你肯賣,別人也未必肯買,況且地鐵是一家上市公司,兩鐵合併不是政府和立法會同意便可以,最關鍵其實是地鐵小股東的一關,政府為求過這一關,很可能會無條件將九鐵借給地鐵營運,並承擔虧損風險。
(1) 今次政府開創「秋後算帳」先河,縱然在管理上合乎需要,但在法理上和以現今勞工權益角度看卻充滿瑕疵,因作為發言人而被「祭旗」的高層管理很可能會以法律形式要求管理局甚至政府作出賠償,屆時甚至局長都要上庭解話。
(2) 事件看似田主席全面得勝,但在未來的一段日子,整個九鐵管理層相信都會與他採取不合作態度,任他有多本事,相信也是一事難成。
(3) 田主席很可能會因這次「勝利」而進一步自我膨脹,亦十分有可能再借即將出台的裂痕事件調查報告再鏟除多幾口眼中釘。
(4) 鑑於今次事件和九鐵黑暗的前路,各高層甚至一般管理人員在未來的一段日子相信最重要的事情會是各尋打算,逃亡潮必然會出現,作為市民我們也別有甚麼指望。
(5) 政府因為今次事件會盡速加快兩鐵合併,但現時你肯賣,別人也未必肯買,況且地鐵是一家上市公司,兩鐵合併不是政府和立法會同意便可以,最關鍵其實是地鐵小股東的一關,政府為求過這一關,很可能會無條件將九鐵借給地鐵營運,並承擔虧損風險。
Sunday, March 12, 2006
兵變
公營交通機構發生兵變事件,行政總裁公然表達對主席不滿,同時更獲得絕大多數高級管理層及數千員工簽名支持,情況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正如《孫子兵法》在開始時已指出上下同心(道)的重要性,因此,今次無論最終誰對誰錯,事件已反映了公司內部溝通出現了嚴重問題,對公司的損害相信在短時間也難以完全復元。
事件也帶出了對「問責文化」的反思,其實目前不少人也將「問責文化」與「殺頭文化」混淆起來,在現時以政治掛帥的社會文化下,我們往往在發生任何問題時,都以找人負責為解題方向,只要有人負責,問題便彷彿已被解決,但是,這又是否正確的處事態度?
「問責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正確地指出負責人,否則,如果隨便地找過人負責便算,員工很容易會覺得管理層只是在找「替死鬼」,長遠便會在公司內發展出「少做少錯」的文化,影響創意和競爭力,甚至像今次事件一般發展為一股不易消散的怨氣。
當然,筆者同意我們需要有問責精神,但是,是否所有問題都是找了人負責便能解決,要解決問題最重要找出問題成因,如果只顧找人負責而不去針對問題成因,問題是永遠沒法解決的,況且,我們始終需要員工去解決問題,如果動輒殺頭了事,公司出現知識斷層,又如何改善運作?當然,如果問題是牽涉人為疏忽,問責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必須分清事情的合理先後次序,才可令事情獲得真正改善。
正如《孫子兵法》在開始時已指出上下同心(道)的重要性,因此,今次無論最終誰對誰錯,事件已反映了公司內部溝通出現了嚴重問題,對公司的損害相信在短時間也難以完全復元。
事件也帶出了對「問責文化」的反思,其實目前不少人也將「問責文化」與「殺頭文化」混淆起來,在現時以政治掛帥的社會文化下,我們往往在發生任何問題時,都以找人負責為解題方向,只要有人負責,問題便彷彿已被解決,但是,這又是否正確的處事態度?
「問責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正確地指出負責人,否則,如果隨便地找過人負責便算,員工很容易會覺得管理層只是在找「替死鬼」,長遠便會在公司內發展出「少做少錯」的文化,影響創意和競爭力,甚至像今次事件一般發展為一股不易消散的怨氣。
當然,筆者同意我們需要有問責精神,但是,是否所有問題都是找了人負責便能解決,要解決問題最重要找出問題成因,如果只顧找人負責而不去針對問題成因,問題是永遠沒法解決的,況且,我們始終需要員工去解決問題,如果動輒殺頭了事,公司出現知識斷層,又如何改善運作?當然,如果問題是牽涉人為疏忽,問責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必須分清事情的合理先後次序,才可令事情獲得真正改善。
Monday, March 06, 2006
一齣話劇
一男一女、萍水相逢、一幕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佈景、各自喃喃自語、極少眼神交流。
星期天正在忙得一團槽在趕項目的情況下,忽然發現在很久前已訂了的「香港藝術節」門票,是一齣叫「不期而遇的男人」的話劇,由KING SIR和「如妃」單打獨鬥,雖然極不願意放下手頭的工作,也要趕往赴會。
劇的內容就像我在開端形容一樣,沒有特別的高潮,只是淡淡如水,坐在我後面有一位小姐在開場後差不多十五分鐘已悶得離場而去,旁邊一位與女朋友(也可能已是夫妻一對)來的男士也不禁在打瞌睡。
你們看到此處可能認為這是一場悶戲,不過,高手即是高手,KING SIR和「如妃」在本劇中真的是盡顯功力,全劇利用雋永的對白,帶出了令人細意回味的故事,全劇差不多兩個小時,中間沒有中場休息,兩位主角你來我往,到劇終時,觀眾不禁為兩位主角報以熱烈的掌聲。
星期天正在忙得一團槽在趕項目的情況下,忽然發現在很久前已訂了的「香港藝術節」門票,是一齣叫「不期而遇的男人」的話劇,由KING SIR和「如妃」單打獨鬥,雖然極不願意放下手頭的工作,也要趕往赴會。
劇的內容就像我在開端形容一樣,沒有特別的高潮,只是淡淡如水,坐在我後面有一位小姐在開場後差不多十五分鐘已悶得離場而去,旁邊一位與女朋友(也可能已是夫妻一對)來的男士也不禁在打瞌睡。
你們看到此處可能認為這是一場悶戲,不過,高手即是高手,KING SIR和「如妃」在本劇中真的是盡顯功力,全劇利用雋永的對白,帶出了令人細意回味的故事,全劇差不多兩個小時,中間沒有中場休息,兩位主角你來我往,到劇終時,觀眾不禁為兩位主角報以熱烈的掌聲。
Wednesday, March 01, 2006
國際電影節
一年一度的國際電影節又到了!怱怱看過訂票手冊,今年的開幕電影是兩套港產片 - 《黑社會2》告《伊莎貝拉》,但經驗告訴我,在電影節中看首影,通常好位都留給了VIP,所以,除非很想一睹明星風采,否則還是等正場吧!
每年的電影節是筆者的一個大節日,有幾年差不多整整兩個星期都在文化中心渡過,下面的美心成了飯堂。在電影節中選戲只能靠官方短短的介紹文字,永遠像博彩一樣,今年初步看來,戲碼看似較往年略為差了一點,但也總找出了一些心水之選:
(1) 神秘電影 - 非常有創意,也挑戰你的膽量,一套連甚麼都不知的電影,必要一趁熱鬧
(2) 高三 - 世界首映,觸及近年內地教育問題的熱點,香港「受盡壓力」的教師們更是非看不可
(3) 中國石磨藍 - 中國民工血淚史,更想看在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工業革命是怎樣的
(4) 各位觀眾晚安 - 麥卡鍚年代是美國文化的禁區之一,就像中國的文革一樣,也可看看佐治古尼的導演功力
(5) 立見天國 - 如果看《慕尼黑》覺得不是味兒,可試試由巴勒斯坦人拍的版本
(6) 迷失決勝分 - 作為活地阿倫的FANS,絕對不容錯過
(7) 金牌監製 - CULT片經典,再加上奧瑪花曼和可在天馬艦與大群人一同在露天看,已夠吸引吧!
(8) 看上去很美 - 小孩電影不容易拍,小孩群戲更難處理,看看導影有何本事
(9) 向日葵 - 張揚的《洗澡》拍出濃濃的父子情,新作相信不會令我們失望
(10) 紅顏 - 李玉 + 杜可風,冷門佳選
(11) 好狗不見了 - 不是另一套《小Q》,但是愛犬者不容錯過之選
每年的電影節是筆者的一個大節日,有幾年差不多整整兩個星期都在文化中心渡過,下面的美心成了飯堂。在電影節中選戲只能靠官方短短的介紹文字,永遠像博彩一樣,今年初步看來,戲碼看似較往年略為差了一點,但也總找出了一些心水之選:
(1) 神秘電影 - 非常有創意,也挑戰你的膽量,一套連甚麼都不知的電影,必要一趁熱鬧
(2) 高三 - 世界首映,觸及近年內地教育問題的熱點,香港「受盡壓力」的教師們更是非看不可
(3) 中國石磨藍 - 中國民工血淚史,更想看在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工業革命是怎樣的
(4) 各位觀眾晚安 - 麥卡鍚年代是美國文化的禁區之一,就像中國的文革一樣,也可看看佐治古尼的導演功力
(5) 立見天國 - 如果看《慕尼黑》覺得不是味兒,可試試由巴勒斯坦人拍的版本
(6) 迷失決勝分 - 作為活地阿倫的FANS,絕對不容錯過
(7) 金牌監製 - CULT片經典,再加上奧瑪花曼和可在天馬艦與大群人一同在露天看,已夠吸引吧!
(8) 看上去很美 - 小孩電影不容易拍,小孩群戲更難處理,看看導影有何本事
(9) 向日葵 - 張揚的《洗澡》拍出濃濃的父子情,新作相信不會令我們失望
(10) 紅顏 - 李玉 + 杜可風,冷門佳選
(11) 好狗不見了 - 不是另一套《小Q》,但是愛犬者不容錯過之選
Sunday, February 26, 2006
綜援制度的反思
任何制度的其中一個重要特質是「有進有出」,香港綜援制度目前的最大問題正是「進易出難」,面對此一困境,政府迫於不斷投放資源,彷如無底深潭,亦令社會不斷界別產生「深層次矛盾」。要解決此問題,需要在制度的根本入手。
要握動有能力人士離開綜援制度,將有限資源再分配給其他有需要人士,必須設立合適的誘導因素,筆者認為最合理的誘導因素是改善生活質素的需求。
因此,可考慮在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將綜援的現金部份減少,改以物質支援代替;
(2) 限制綜援金不可使用在非必要消費,例如:煙酒、海外旅遊、博彩等;
(3) 另一方面,鼓勵綜援人士工作,以增加可自由應用資金的比例,政府可考慮對綜援人士出外工作的最初一筆收入(例如每月的最初一千元)豁免扣減,收入越高則扣減比例可逐步增加。
要握動有能力人士離開綜援制度,將有限資源再分配給其他有需要人士,必須設立合適的誘導因素,筆者認為最合理的誘導因素是改善生活質素的需求。
因此,可考慮在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將綜援的現金部份減少,改以物質支援代替;
(2) 限制綜援金不可使用在非必要消費,例如:煙酒、海外旅遊、博彩等;
(3) 另一方面,鼓勵綜援人士工作,以增加可自由應用資金的比例,政府可考慮對綜援人士出外工作的最初一筆收入(例如每月的最初一千元)豁免扣減,收入越高則扣減比例可逐步增加。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懷念驃叔
十多年前有一個電視節目是筆者每周必看的,是「賽馬結果」。這個節目在弱勢電視台黃金時間節目也只有幾點收視率的年代,竟能創出十多點收視的奇蹟深宵節目,全因一個驃叔。
驃叔是香港賽馬界的明星,他評馬不科學、口不擇言,坦白說,他的賽馬貼士並不太準。但他評馬有說服力、有吸引力,充滿傳統智慧,是一部活的歷史書,是沒有其他評馬人可以取締的。他不單吸引馬迷,連非馬迷也喜歡看他大噴口水。沒有驃叔評馬的時候,彷彿香港馬壇也失去了一把令人開心的聲音,對賽馬也顯得不是味兒,怪不得在驃叔離開香港馬壇後香港馬會的投注額連年下降。
驃叔騎鶴西去,是香港馬壇的一倨損失,也是香港歷史的一個損失。
驃叔是香港賽馬界的明星,他評馬不科學、口不擇言,坦白說,他的賽馬貼士並不太準。但他評馬有說服力、有吸引力,充滿傳統智慧,是一部活的歷史書,是沒有其他評馬人可以取締的。他不單吸引馬迷,連非馬迷也喜歡看他大噴口水。沒有驃叔評馬的時候,彷彿香港馬壇也失去了一把令人開心的聲音,對賽馬也顯得不是味兒,怪不得在驃叔離開香港馬壇後香港馬會的投注額連年下降。
驃叔騎鶴西去,是香港馬壇的一倨損失,也是香港歷史的一個損失。
Sunday, February 19, 2006
德信事件
房委會收回多個由德信負責承建的地盤,導致大批被拖欠薪金的工人到禮賓府抗議,最終房委會被迫權宜,代德信墊支薪金,並要求工人日後在追到欠薪後再歸還。正如不少社會人士所言,這次安排是「合情不合理」,由於此次並不是一項債務重組的安排,德信亦沒有同意是項安排,房委會與工人間的建議是一種君子協定,房委會在法例上並沒有名義在日後向德信直接追討這筆欠款,所以可算是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很有理由相信這筆欠款最終只有成為呆帳。
政府此次的迅速回應,是避免在「禁止散養家禽」風波越演越烈的情況下再起火頭。雖然政府方面多番強調「下不為例」,但筆者恐怕事情不會是這麼理想,不計其他有財困的承建商如何反應,單計德信,便仍有其他同樣有問題的地盤分別屬於教育及建築的部門,這些部門相信現在也十分頭痛。
不少人咎病今次問題源於「價低者得」的制度,但觀乎今次事件牽涉的承判商(德信),在香港規模也不算小,以往也有不少成功的工程例子,所以也很難對當年批出工程的諸公有太大的質疑,個人認為問題只是出於德信在同一時間內接了太多工程,再加上過去幾年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在周轉不靈的情況下才出現這麼大問題,因此,政府應該考慮在日後避免同時批出太多工程給同一家公司。
另外,亦有人認為應改變現時普遍採用的分判制度,改由大判直接管理所有員工。但是,分判制度在建築行業長期應用當然有其道理,不是這麼容易被改變。建築工程動輒牽涉數百個工種,單一公司很難直接管理所有工種,故才產生了分判制度,因此,較可行的做法是,業主在日後發放工程費時可要求大判提供已按時發放工資的證據,再配合分判商及工人登記制度,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現時長期拖欠薪金的問題。
政府此次的迅速回應,是避免在「禁止散養家禽」風波越演越烈的情況下再起火頭。雖然政府方面多番強調「下不為例」,但筆者恐怕事情不會是這麼理想,不計其他有財困的承建商如何反應,單計德信,便仍有其他同樣有問題的地盤分別屬於教育及建築的部門,這些部門相信現在也十分頭痛。
不少人咎病今次問題源於「價低者得」的制度,但觀乎今次事件牽涉的承判商(德信),在香港規模也不算小,以往也有不少成功的工程例子,所以也很難對當年批出工程的諸公有太大的質疑,個人認為問題只是出於德信在同一時間內接了太多工程,再加上過去幾年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在周轉不靈的情況下才出現這麼大問題,因此,政府應該考慮在日後避免同時批出太多工程給同一家公司。
另外,亦有人認為應改變現時普遍採用的分判制度,改由大判直接管理所有員工。但是,分判制度在建築行業長期應用當然有其道理,不是這麼容易被改變。建築工程動輒牽涉數百個工種,單一公司很難直接管理所有工種,故才產生了分判制度,因此,較可行的做法是,業主在日後發放工程費時可要求大判提供已按時發放工資的證據,再配合分判商及工人登記制度,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現時長期拖欠薪金的問題。
Saturday, February 18, 2006
禁養家禽政治事件
禁止市民散養家禽演變成政治事件,再一次反映政府官員在推行政策時欠缺周詳計劃,在出現錯失後亦欠缺認錯的勇氣。
今次事件的誘因是沙頭角有人走私家禽,因此政府急急立例禁止散養六種家禽,整件事件政府出現了多項失誤:
(1) 沒收家禽明顯是侵害了市民的私有產權,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重要基石之一,個人認為,這甚至較民主和自由更重要,因此,縱使是任何公眾利益也不可凌駕的。所以,這次政府拒絕作賠償安排是絕對錯誤的。
(2) 政府選在以六種家禽入手,而不先處理已有感染個案的野鳥和觀賞鳥(如喜鵲等),令人感到不公平及欠理由。
(3) 政府多番強調不賠償是避免有人混水摸魚,雖然有其道理,但防止走私是政府的責任,沒有理由因政府的操作困難而要守法的市民蒙受損失。
(4) 政府今次可以極速立法沒收家禽,卻沒有同時修訂一些有關容許市民合理地申請合法飼養家禽的法例,令市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迫與政府對拒,可謂「官逼民反」的最佳示範。
筆者多次強調,對雀鳥趕盡殺絕並不是對付禽流感的一個可行辦法,這只是「飲鴆止渴」之舉,是不會成功的,政府要做的應該是一方面規範大量養殖的商業運作做好風險管理措施,對散養的一般市民則進行登記管理,控制養殖數量、方法和地點,使風險維持在控制水平。
今次事件的誘因是沙頭角有人走私家禽,因此政府急急立例禁止散養六種家禽,整件事件政府出現了多項失誤:
(1) 沒收家禽明顯是侵害了市民的私有產權,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重要基石之一,個人認為,這甚至較民主和自由更重要,因此,縱使是任何公眾利益也不可凌駕的。所以,這次政府拒絕作賠償安排是絕對錯誤的。
(2) 政府選在以六種家禽入手,而不先處理已有感染個案的野鳥和觀賞鳥(如喜鵲等),令人感到不公平及欠理由。
(3) 政府多番強調不賠償是避免有人混水摸魚,雖然有其道理,但防止走私是政府的責任,沒有理由因政府的操作困難而要守法的市民蒙受損失。
(4) 政府今次可以極速立法沒收家禽,卻沒有同時修訂一些有關容許市民合理地申請合法飼養家禽的法例,令市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迫與政府對拒,可謂「官逼民反」的最佳示範。
筆者多次強調,對雀鳥趕盡殺絕並不是對付禽流感的一個可行辦法,這只是「飲鴆止渴」之舉,是不會成功的,政府要做的應該是一方面規範大量養殖的商業運作做好風險管理措施,對散養的一般市民則進行登記管理,控制養殖數量、方法和地點,使風險維持在控制水平。
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馬拉松
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馬拉松今年發生了一些不幸事件,兩名參加者一死一危殆。筆者今年亦有參與其事,以筆者的身體狀況,當然沒有可能參加正式的馬拉松賽事,而只是與往年一樣參加最基本的十公里賽事。
不少人認為今年較多人受傷與空氣質素有關,但作為一名參加者,筆者並不認為今年的天氣並不對參加者構成問題,個人覺得天氣甚至較往年更好(至少不太冷),賽事的成績亦反映了這點。
反而,大量參加者出現抽筋的情況充分反映大部分人缺乏足夠訓練(包括筆者在內),但這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反正我相信99%的參加者皆只是志在參與,不求成績,但筆者發現不少人不只沒有足夠訓練,更不幸的是沒有充分熱身,再加上沒有按自己能力去跑。
有醫生建議參加者應在賽前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當然對身體有嚴重問題的參加者是需要的,但也不是說身體有毛病的人便不能參加,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為,筆者 今年便親眼目睹一名需用義肢的人士行出不錯的成績,相反,縱使你有劉翔一般強健的體魄,如果不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跑、去控制步速,也很有可能出意外。可以 說,心理上的缺陷才是導致不幸事件的最重要因素。
不少人認為今年較多人受傷與空氣質素有關,但作為一名參加者,筆者並不認為今年的天氣並不對參加者構成問題,個人覺得天氣甚至較往年更好(至少不太冷),賽事的成績亦反映了這點。
反而,大量參加者出現抽筋的情況充分反映大部分人缺乏足夠訓練(包括筆者在內),但這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反正我相信99%的參加者皆只是志在參與,不求成績,但筆者發現不少人不只沒有足夠訓練,更不幸的是沒有充分熱身,再加上沒有按自己能力去跑。
有醫生建議參加者應在賽前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當然對身體有嚴重問題的參加者是需要的,但也不是說身體有毛病的人便不能參加,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為,筆者 今年便親眼目睹一名需用義肢的人士行出不錯的成績,相反,縱使你有劉翔一般強健的體魄,如果不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跑、去控制步速,也很有可能出意外。可以 說,心理上的缺陷才是導致不幸事件的最重要因素。
Friday, February 03, 2006
新聞自由的反思
最近發生了兩宗有關新聞自由的新聞,一宗有關香港、一宗有關海外。
和香港有關的一宗是香港旅行團在埃及遇上嚴重交通意外,但旅行團公司基於死傷者私隱理由一直拒絕公布死傷者名單,不少報張認為這是妨礙了公眾的知情權。首 先,筆者同意旅行團公司絕對有權亦沒有義務要為傳媒提供死傷者的姓名資料,在這次事件中,由於旅行社已個別通知了所有死傷者的家屬,他們的知情權沒有遭到 妨礙。對其他公眾,筆者不認為知情權應包括死傷者的姓名,公眾根本沒有必要知道。縱使是死傷者的其他朋友,亦可透過死傷者的親屬獲得有關訊息,由於死傷者 皆不是甚麼「公眾人物」,筆者認為公布這類非必要訊息的決定權應保持在其至親或本人手上。嚴格來說,傳媒只是為了滿足公眾的好奇心,相反公布姓名可能為死 傷者家屬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傷害。
另一宗新聞是丹麥一報張為了「捍衛」新聞自由,刊登對回教聖人有侮辱成份的漫畫,導致一些丹麥大使館被破壞,國家間的關係亦變得緊張。當然,報張是有自由 去刊登有關漫畫,但我們要注意有關手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筆者相信編輯在刊登前亦絕對會想到會導致的後果,目前的境況可說在其預見之內,可以說報張是事件 的得益者。筆者一直認為,新聞自由不應是亳無限制的,像這種以損害他人利益、導致無辜損失的行為是否應有所制約是我們需要反思的。
和香港有關的一宗是香港旅行團在埃及遇上嚴重交通意外,但旅行團公司基於死傷者私隱理由一直拒絕公布死傷者名單,不少報張認為這是妨礙了公眾的知情權。首 先,筆者同意旅行團公司絕對有權亦沒有義務要為傳媒提供死傷者的姓名資料,在這次事件中,由於旅行社已個別通知了所有死傷者的家屬,他們的知情權沒有遭到 妨礙。對其他公眾,筆者不認為知情權應包括死傷者的姓名,公眾根本沒有必要知道。縱使是死傷者的其他朋友,亦可透過死傷者的親屬獲得有關訊息,由於死傷者 皆不是甚麼「公眾人物」,筆者認為公布這類非必要訊息的決定權應保持在其至親或本人手上。嚴格來說,傳媒只是為了滿足公眾的好奇心,相反公布姓名可能為死 傷者家屬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傷害。
另一宗新聞是丹麥一報張為了「捍衛」新聞自由,刊登對回教聖人有侮辱成份的漫畫,導致一些丹麥大使館被破壞,國家間的關係亦變得緊張。當然,報張是有自由 去刊登有關漫畫,但我們要注意有關手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筆者相信編輯在刊登前亦絕對會想到會導致的後果,目前的境況可說在其預見之內,可以說報張是事件 的得益者。筆者一直認為,新聞自由不應是亳無限制的,像這種以損害他人利益、導致無辜損失的行為是否應有所制約是我們需要反思的。
Wednesday, February 01, 2006
旅遊業安全管理
香港旅行團在埃及發生嚴重交通意外。香港旅行團發生安全事故似乎已成為每年春節長假的「必備項目」,事件反映了香港旅遊業在安全管理方面實在有檢討的必要。
香港旅遊業在安全管理方面目前尚停留在提點顧客購買旅遊保險和「提點」司機遵守交通規則這些較被動的措施,業界實在有必要引進較主動的風險管理概念,例如 考慮旅遊點的距離、交通所需的時間、安排適當的中途站讓司機休息;避免黑夜趕路、甚至引入雙司機制等,不竟安全旅遊才是最基本的要求。
香港旅遊業在安全管理方面目前尚停留在提點顧客購買旅遊保險和「提點」司機遵守交通規則這些較被動的措施,業界實在有必要引進較主動的風險管理概念,例如 考慮旅遊點的距離、交通所需的時間、安排適當的中途站讓司機休息;避免黑夜趕路、甚至引入雙司機制等,不竟安全旅遊才是最基本的要求。
Tuesday, January 31, 2006
留港與回鄉
是日有報張報導了一對母子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中港婚姻所產生的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這個家庭的香港父親,最近年邁病逝,留下剛取得香港居民身份的年幼兒子和尚持雙程證的妻子,政府福利機構鑑於母子二人在港無其他親屬,建議母子回鄉生活,否則只能將小孩交福利機構托管。
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香港報張以「不仁」來形容這次事件,又認為要母子二人回鄉生活是不人道的做法。但是,如果從小孩的日後生活去想,其實回鄉生活可能真的是在有限選擇中的最有利選擇。
母子二人在港沒有其他親友支持,強行留港,在融入社會方面會非常困難,當然在公援制度支援下,生活未必是很大問題,但是,要小孩在這種情況下度過成長歲月,又是否較回鄉生活來得好。
其實,目前國內的生活已不是數十年前的境況,母子二人回鄉生活的最大好處是有親友的支援,母親亦較容易找到工作,自食其力,對小孩的身心成長有莫大好處,這點是所有來港生活的朋友都需要認真考慮的。
另一方面,認為回鄉生活是不人道的人士,實在應該多了解目前國內的生活模式,不要再用歧視的目光去看這個被世人視為明日之星的國家 - 中國。
這個家庭的香港父親,最近年邁病逝,留下剛取得香港居民身份的年幼兒子和尚持雙程證的妻子,政府福利機構鑑於母子二人在港無其他親屬,建議母子回鄉生活,否則只能將小孩交福利機構托管。
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香港報張以「不仁」來形容這次事件,又認為要母子二人回鄉生活是不人道的做法。但是,如果從小孩的日後生活去想,其實回鄉生活可能真的是在有限選擇中的最有利選擇。
母子二人在港沒有其他親友支持,強行留港,在融入社會方面會非常困難,當然在公援制度支援下,生活未必是很大問題,但是,要小孩在這種情況下度過成長歲月,又是否較回鄉生活來得好。
其實,目前國內的生活已不是數十年前的境況,母子二人回鄉生活的最大好處是有親友的支援,母親亦較容易找到工作,自食其力,對小孩的身心成長有莫大好處,這點是所有來港生活的朋友都需要認真考慮的。
另一方面,認為回鄉生活是不人道的人士,實在應該多了解目前國內的生活模式,不要再用歧視的目光去看這個被世人視為明日之星的國家 - 中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