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30, 2005

國內礦業安全問題

國內再一次發生嚴重礦難事件,情況已到了「兩日一小宗、三日一大宗」。其實,國內礦業的問題已不是如何監管的問題,因為在目前的體制之下,根本是無可能監管。

由於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國內礦業的「進場成本」十分低,因此產生了大量為求快速謀取暴利的私人礦主。另一方面,這些礦主又成為了地方官員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因此,無論中央高官如何三令五申,也毋法改善困境。

要解決問題,唯一的方法是大量結束這些私人礦場,由國營大集團進行收購,使中央安全部門可集中資源監管,同時可較有效地引入自動機械,盡量減少人力操作。 另一方面,由於礦業市場的整頓,價格可較有效控制(像石油市場一樣),國家亦可以利用這些利潤扶助因自動化而產生的大量下崗工人。

Tuesday, November 29, 2005

嘉亨灣審計報告事件

嘉亨灣審計報告事件峰迴路轉,梁展文先生尋求司法覆核推翻審計報告。今天在這裡不準備評論誰對誰錯,甚或司法覆核是否合適渠道的問題,而準備從一個純粹審核技巧的角度去探討審計署是否有可改善的地方。

在審計技巧而言,是次報告主要出現了兩個問題。

(1) 香港現時很多人喜歡逢遇有問題,首先是找出負責人,並將問題指向某人,這方式十分容易獲得掌聲,亦充分滿足人的權力慾。審計報告這次亦犯下了相同錯誤,將 結論針對了一個人。無論是任何形式的審核活動,重點是找出系統毛病。這次事件如果從已知的資料也很可能是系統出現了問題。機制賦予了梁先生酌情權,而沒有 進一步的指引及制衡,而梁先生似乎亦只是按照往常做法去行使權力。因此,適當的改善方法應該是從改善機制方面入手。

(2) 縱使在審核的時候真的有可能找到某人的問題,但審計報告今次選擇在不接觸當事人的情況下針對某人,而此當事人並不是不可能接觸到,在審核技術上可算是十分不智的,引起激勵反應亦是可以預見的。

Sunday, November 27, 2005

以無形為有形

今天是一代武術巨星李小龍的冥壽,「以無形為有形」是李小龍墓碑上刻著的其中一句說話,以反映了其短短一生最重要的成就。

李小龍可算是第一個將中國武術系統化的人,透過系統化(有形),中國武術由一項師徒式口傳的秘術演化成可以在正規學校中大規模教授的學科,使中國武術推廣到全世界。

另一方面,李小龍亦經常強調武術的終極特性是「無形」,他反對中國武術傳統著重套路的形式化,他強調實用,強調靈活運用。這一點實在可以被應用在任何學科,任何理論只是學者過程的一些工具,在實際運用是不可死守固有規則,而必須融會貫通,方可發揮出學問的最大效果。

Thursday, November 24, 2005

中產階級

香港近年流行了一個名詞:中產 (Middle Class),不少人自稱被壓迫的中產階級,但是,究竟「中產」真正是代表那一種社會階層?香港到底有多少中產人士?

有關「中產」的定義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最初,相信是來源自歐洲貴族社會用來形容一些非貴族的富有人士。綜合不同定義的共通點,中產大概有以下特色:

(1) 具有一定文化修養,最少應擁有專上學歷
因此,如果你沒有專上學歷,無論多有錢,也算不上中產。

(2) 相信資產階級主義的理念,例如自由、私有產權等

(3) 財務上的獨立能力
因此,如果你是負資產,或會因為明天沒有了工作便坐立不安,你也算不上中產。

基於上述條件,我相信香港的中產人士十分之少,所以,我也不是一名中產。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05

可加可減機制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交通工具可加可減機制終於出台,大部份人將注意力放在預繳回程優惠方面,而沒有詳細討論有關機制的根據內容。

如果比較建議新方法和現存制度,在加價方面其實沒有太大的實質改變,交通機構加價仍然需要通過行政機關批准,改變只是增加了一個較「客觀」的方程式作為指 標。在減價方面,理論上如果指標顯示交通機構需要減價,政府將具有正式機制對交通機構發出要求,在此方面新方法確是一個進步。另一方面,建議降低了交通機 構的利潤指標,在長遠來說,市民是會得益的。

當然,問題是方程式的設計是否真的能反映實況,其實任何方程式與現實經濟變化都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時間差異,因此,可以預見得到將來會看到通縮(當然我們不希望在有生之年再次見到通縮)時指標不跌、通脹時指數反跌的「奇怪」現象。

Sunday, November 20, 2005

八項管理原則之二:領導能力

優秀的領導能力被視為機構成功之道的第二原則。領導層在一家機構中有三大主要責任:(1) 訂出發展方向;(2) 建立合適環境,推動其他人員達成發展目標;(3) 在合適時間、合適地方提供適當資源。

領導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強權式、無為式、懷柔式、激情式和其他不同方式。但是,無論是以甚麼方式領導群眾,最重要是能訂出正確而可行的方向,否則,如果方向出錯,無論有多強大的團隊,也必將導致死亡。

古往今來,如果領導無能,其結果只有兩種:(1) 團隊朝著死亡的方向快速前進;(2) 下屬無法忍受,揭竿起義,取而代之。

Thursday, November 17, 2005

有關版權條例的修訂建議

最近政府提出對《版權條例》的修訂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引入「安全港」機制,平衡版權持有人與「公平使用」兩方面的權益,雖然「安全港」的界線訂在那裡存有爭議,但方向基本上是正確的。

但是,由於科技日新月異,傳統的版權概念在今天已有點不合時宜,因此,《版權條例》在細節上尚有一些問題。

版權概念源於保障印刷品,隨著時日的變遷,同一概念現在已被應用於一般資料。資料的特性是可存在於多種形態,例如一首歌曲即可存在於CD、MP3或傳統錄 音帶中。現時很多人家中會有CD唱機,上街會用MP3,因此有實際需要將歌曲資訊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這一種轉化在目前版權保護概念上是非法的, 但是如果深入分析,資訊的應用者從來都是同一個人,對版權擁有者亦沒有造成任何損失,我們亦沒有理由消費者同時購買兩個版本(這是不合理地謀取暴利),所 以,理應被視為公平使用。

另一方面,對印刷品,低下階層可以透過公共資源(例如:圖書館)免費享用資訊。但是,對於電腦軟件,低下階層卻沒有類似的渠道。相信不少人也有類似的經 驗,我們最初接觸電腦時都是使用盜版電腦軟件的,實際一點說,如果沒有盜版電腦軟件,我們很多人可能到現在尚是「電腦文盲」,社會的進步可能因此滯延十數 年。因此,在推行版權保護時,必須考慮如果協助低下階層,防止因保護版權,演變為一個階級歧視的政策,增資低下階層接觸新知識及脫貧的難度。所以,我們不 應該只單方面研究保護版權持有人利益,而忽略對消費者的合理保護。

Monday, November 14, 2005

八項管理原則之一:尊注顧客

ISO 9000 提出八項管理原則,作為成功組織都應著重的共同特色。其中第一項即為「尊注顧客」。

如果是一所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顧客是企業財力的重要來源、生存的營養。沒有了顧客,企業將無法生存。如果是一家非謀利組織,顧客亦賦予其存在的意義,沒 有了服務對象,任何組織都沒有了存在意義。況且非謀利組織亦有不少營運開支,滿足其顧客令捐助人樂於持續資助,維持機構的發展。

因此,無論是甚麼類型的組織,都必須尊注顧客的需要。營銷格言有謂:「甚麼產品不重要,甚麼顧客才最重要」。要好好地營運,必須先搞清楚顧客需要,沒有顧客需要,甚麼超級產品也是徒然。

找到顧客需要,我們還需要了解顧客願意付出多少來換取這些需要的滿足。很多公司的失敗便是盲目定價,而忽略了顧客的主觀意願。了解這些後,我們的工作便是尋找以合理成本滿足顧客的方法。

有人說:「英雄做時勢、時勢做英雄」,他們認為天才是可以用新產品創造顧客需要的。我認為如果顧客壓根兒沒有這種需要,是很難創造的。天才只是較常人早一點發現顧客的潛在需要。

所以,可以這麼說:

庸人不知道顧客需要甚麼
常人知道顧客需要,但不知怎樣做
聰明人知道顧客需要,並知道怎樣做
天才找到顧客的潛在需要,並率先去做

Thursday, November 10, 2005

民主與普選

最近社會談論「普選時間表」談得熱烘烘。但是,究竟以現時分區直選、一人一票的普選形式是否便代表民主,是值得探討的。

民主的其中一個重要內涵,是尊重少數人的權利。但是,基於香港普遍人心目中對個別專業的偏愛,簡單的一人一票制並未能充分保障少數人的權利。我很難想像, 如果以簡單一人一票制,我們永遠沒有代表會代表漁農從業員、旅遊界甚至體育界,我們的議事堂將全是律師、醫生、社工和一些教師,這將會令政策的考慮不全 面,出現嚴重傾斜。

觀乎其他地方的選舉制度,例如美國,並不是使用簡單一人一票制,其大選舉人票制度即巧妙地增加了細州份的影響力,確保領導人不會忽略他們。同時,美式選舉 需要龐大資金支持,使兩黨必須與商界維持微妙的關係,亦直接使美國無論在任何政黨當政的情況下,都必須維持經濟生態平衡,避免步入「福利社會」的死胡同。

因此,香港在考慮將來全面普選制度必須考慮這個問題,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將某些功能組別普選化,以確保其在議事堂中保留一些聲音。

另一方面,香港的分區直選制度更是莫名其妙,美國的總統選舉是分州選的,而美國各州政府的自主性是十分大。但香港從分區直選中選出的議員很多時與其選區亳無關係,「空降」參選司空見慣,立法會的工作亦與分區沒有關係。

所以,香港是沒有分區選的需要的,我認為,較適合香港的形式可能是不分區直選一人一票,再將全港市民分成不同功能組別一人一票,即一人兩票式普選。

Tuesday, November 08, 2005

禽流感

禽流感危機迫在眉睫,世界各地政府拚命殺雞殺鳥,有些市民也提議政府應撲殺市中的野鳥。但是,究竟大舉殺雞是否可令禽流感人傳人不會發出?

不少專家都指出,禽流感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殺盡所有鳥類。第一,鳥類的數量十分多,分佈十分廣,有些鳥類只需要數天便可以飛到世 界上任何地方。第二,將世界上的鳥類除去,將嚴重影響生態平衡,破壞食物供應鏈,。例如,鳥類是人類蛋白質的來源。單說控制感冒,雞蛋也是感冒疫苗的主要 材料。第三,以道德層面看,我們也沒有理由隨意奪去這些動物的生命,況且,當中的大部分更是健康的生命。

所以,我認為撲殺鳥類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這只是人類在驚慌失措的情況下大開殺戒的反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結果。歷史證明,新疾病要來是沒有方法避免 的,我們只有盡快尋找方法與禽流感共存,改善飼養家禽的方法、開發疫苗、,甚至應用現代基因技術,尋找可避免感染的基因,讓人類及禽鳥建立防疫能力,方為 長治久安之法。

Sunday, November 06, 2005

「記錄」的功能

現代管理重視系統或制度,但是,不少人都覺得制度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行政步驟,特別是很多記錄,使員工浪費很多時間,處理這些行政措施,減少了直接增值的資源。

其實,這些問題並非是系統產生的問題,而是主事人未有明瞭系統的真正意義。就拿「記錄」作為例子,其實如果組織需要保留的記錄,通常只有四個理由。

第一,是由於法規上的要求。例如會計帳目、安全驗證記錄等即屬此類。

第二,是為了滿足客戶要求。例如很多客戶會要求公司提供品質證明或來源地證明,這些證明書即屬因客戶要求而產生的記錄。

第三,是為日後資料分析用。例如產品生產的進度報告,對分析生產力及流程改進的分析至為重要,花一點資源保留這些資料對日後的整體效率會有很大益處,因此支持保留這些記錄的需要。

第四,是為了確保某些關鍵控制的執行。例如,將產品從設計階段進入正式生產階段時,嚴謹的確認步驟是很重要的,否則,損失將隨著大量生產而放大很多倍。所以,為保證重要的確認步驟不會遺漏或錯誤,會利用一些記錄確保計劃的步驟會被一步步地執行。

可以這樣說,系統中的任何記錄都必然為了以上一項或多項目的而被保存,否則,其存在價值便有疑點,對組織亦可能是一種浪費。

港式民意調查

香港現時很多民意調查,各大報張在做、各大院校在做、各大電子傳媒在做、各政治團體在做、連政府也不斷在做。我每個月平均會收到不下幾十個各式民意調查的電話,其中99.9%會被我在三秒中之內收線,究竟這些民意調查有多大意義?

最 近我發覺,這些港式民意調查都有一共同特色,就是不科學,主事人都是先有立場和假設,再嘗試收集民意數據來支持他們的立場,如果數據證明他們的假設是正 確,當然大書特書,再召開記者會宣傳一番;如果不幸數據呈相反結論也不要緊,學者自有另一番解讀,說市民不明白詳情,不代表他們的假設有錯。這無怪曾有資 深學者提出過,這樣的調查根本不是一種學術研究甚至應用,尊重學術研究的學府根本不應接近吧!我們市民對這些調查結果最好亦只當「奇聞」一看好了。

Friday, November 04, 2005

殺校問題

由於適齡學童減少,小學殺校的問題不斷發生,相信不出數年,問題更會在中學發生。

最近一家小學在視學中得到正面評語,但卻仍收到殺校通知,很多人或會覺得可惜,甚至會覺得政策未能保留辦得好的學校,但是,在資源合理運用的前提下,這卻又是無可厚非的。

目前殺校的標準是小一收生少於23人。對一家正常的小學,編制應有24班,即小一應有4班,就算以小班教學的標準,也可提供接近100個學額。目前的問題 是一些學校縱使可能辦得不錯,但卻十分不受其顧客 - 家長歡迎,這些學校有一些基本條件不是太差,地點方便,校舍也不比別人舊,但偏偏家長寧願到其他學校「排長龍」,也不願將子女送到這些學校上學,甚至有些 情況連這些學校的老師和員工,也沒有將子女親屬送到這些學校,投他們一票。

所以,我認為如果一家學校連一班23人也未能收到,本身已反映學校存在一些嚴重問題,令家長欠缺信心,情形就像一件產品,縱使通過了廠內檢查(視學),到 顧客手上遭到退貨,也是一件沒有價值的產品。如果強行保留這些學校,佔用一所完整校舍,聘用一系列的職工,無疑是浪費公帑。所以,將資源重整,轉移到一些 新學校,用新思維、新方法提供服務,也未嘗是一種較合理運用資源的方法。

Tuesday, November 01, 2005

香港醫療系統的問題

香港的公共醫療開支不斷上漲,但問題反而越來越大。香港醫療系統目前的最大問題是「兩面不討好」。雖然政府不斷投放資源,但大眾仍然有很多不滿;另一方面,私營醫療機構又埋怨公共機構壟斷市場,令私營市場不斷萎縮。

其實,公共醫療系統要改善必須重新訂清目標,不要像「盲頭烏蠅」一般甚麼也做,這樣只會令系統不斷膨脹。我認為,公共醫療系統的最重要目標是「救急扶 危」,應將資源盡量集中在處理急症、重症、長期病患及新醫療技術,因為這些服務私營市場較難以具競爭力成本提供。相反,對一些非緊急性醫療服務,例如整 型、白內障、甚至一般門診,則應盡量分流到私營市場,或以資助形式改由私營機構提供,藉以縮減公共醫療系統的整體規模。對一些需求較少的非緊急服務,亦可 以分區形式集中在個別醫院提供,藉以減少對人手及設備資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