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3, 2008

從《赤壁》談智者

吳大導的《赤壁》毀譽參半,是日且不談電影,試試班門弄斧,學一學易中天《品三國》,想評談一評古代的一眾智者。

《赤壁》主要談及諸葛亮和周瑜的事蹟。嚴格來說,將諸葛亮和周瑜比較也不是太恰當,周瑜是一名智慧型武將,帶兵衝鋒殺敵。而諸葛亮則是謀士一名,運籌帷幄,是一名文人丞相。引起誤會,很可能是源自諸葛亮《悼周瑜》一文,將周瑜之死,比作「再無知音」之嘆。

如果要在三國中談到可與諸葛亮比較的智者,應要數司馬徽和龐統,三者被稱臥龍、鳳雛和水鏡。當然,司馬徽一生閑雲野鶴,未為何人所用,而龐統則英年早逝,壯志未酬,故一般讀三國者可能印象不深。

中國人一般看三國者都以諸葛亮為偶像,視為智者的典型。但諸葛亮一生著重名聲,明知劉禪不濟,也不願另起爐灶,故看《三國演義》者不少在「白帝城托孤」後便不禁掩卷低嘆,正如其所云:「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繼後章節便形同嚼蠟。此故其《出師表》也有「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現今讀之,也能感受其心中痛苦。故諸葛亮仍不可算是智者代表,其致命的心中弱點正決定其悲劇命運。

要數智者,筆者反而欣賞西漢時代的張良、陳平和戰國時代的范蠡。張良和范蠡都選擇在大局已定時放下名利,辭官歸去,不但看通戰場局勢,更重要的是懂得觀人,逃過江山大定後的腥風血雨。陳平在歷史上爭議很大,不少人認為其是投機主義者,但看其在呂后專政之時如何妙計安天下,就正如現時一些出色的管理人懂得在辦公室政治中活出精彩,更顯出其智者風範。

1 comment:

Beatrice Kessler said...

good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