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9, 2008

天水圍的日與夜

天水圍。對一些不住在那裡的人,那裡可能是一個「悲情城市」。對當地的原居民來說,他們會告訴你那裡以往是多麼美麗,海天相連,故那裡曾有一家大宅乾脆以「天水圍」名之,後來大宅被拆,地區亦沿用了這美麗的名字。

是夜剛觀了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與其說是天水圍的故事,不如說是上一代香港人的共同故事吧。

經歷《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後,許導演這次反璞歸真,用近乎當年拍《獅子山下》的寫實手法,來訴說兩個有關親情的故事。老大姐年少便要擔起整頭家,供兩個弟弟讀書,結果兩弟弟學有所成,各自成家立室,自己卻生活清貧,喪偶後人到中年仍要在超市中幹活,與兒子在天水圍中相依為命。另一老婆婆則女兒早逝,原來的女婿另娶他人,變了他人的女婿,只得一人獨居於天水圍,幸好遇到了好鄰居,在晚年孤獨中找到了一點慰藉。

許鞍華在本片中沒有刻意悲情,反而以寫實的敍事方式細訴主人翁的生活瑣事,從而令觀眾暗暗回憶當年的共同回憶。戲中的主題其實是親情,雖然主人翁幾姐弟看似沒有溝通,清貧的姐姐還不時顯露出一點自卑,不大想與成功弟弟的一家有太多來往,但互相卻在一些小事上暗暗透露出互相關愛之情,這正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劇中不時出現香港一些昔日的黑白照片,在片末更用上了《明月千里寄相思》作片尾曲,主題更是呼之欲出。

2 comments:

Beatrice Kessler said...

原也想看這部寫實電影,怕太悲情看了不舒服。要待狀態較佳時再看。

香港人的親情,有時也太含蓄。

Knowledge Workshop said...

別擔心。此片沒有甚麼悲情,反而充滿溫情,故事主人翁都在努力奮鬥,並不怨天尤人。因此不少悲情派的天水圍關注者批評不太真實。但我認為無論溫情與悲情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叙事人總有不同視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