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提議增設政治任命的副局長職位,一方面加強施政效率,一方面訓練政治人才。一些人認為這是「用人惟親、利益輸送」。先不去討論這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筆者卻認為這未必可起培訓政治人才之效。
香港最缺乏的是同時有政治觸覺、懂得如何在民主制度下平衡各界利益,又有行政管理經驗。我們只有不懂行政、完全不知錢從何來的政客,和沒有政治觸覺的公務員(不要告訴我陳方安生兩者兼有)。故縱使現時可即時全面直選,也會像一架由無牌人士駕駛的高性能跑車一樣,很可能「車毀人亡」。
副局長在本質上並沒有改善上述現象。觀察世界各地不少民主國家,甚至尚不是民主國家的我國,不少政府領導人都曾經過作為地區領導人的歷練,諸如州長、省長、市長等,以測試其行政管理能力,最起碼懂得如何運用有限資源,以管理一個小社區。因此,香港要訓練政治人才,其實關鍵非在政府高層,亦不是在立法會,而是區議會。
當然,要成為訓練人才的搖籃,絕不是現時區議會的形式,我們應首先討論改革區議會。首先,應該大幅度合併區議會至6-7個和不超過150個選區。以香港這麼小的地方,分為18個區和多達400多個選區是荒謬的,結果是做成一條屋村有兩個選區的奇特現象,形成大量小圈子,區議員為爭一個巴士站移前十公尺而「劍拔弩張」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合併後的區議會每區應由區議員互選區長,並具有行政權,政府可將當區市民的稅收一個比例撥交區議會使用,以建設社區和招募人手。同時,政府在區內提供服務的收入,也可撥出一定比例給社區自行處理,以鼓勵區議會接受一些不受歡迎的公共設施,諸如垃圾收集站(在日後垃圾處理收費後,垃圾站很可能成為盈利項目)等。
當然,在區議會合併後,立法會亦應同時合併選區,甚至不分區,觀乎現時的立法會議員,真看不到分區有何意義。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Sunday, October 21, 2007
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在廣東推行的一些問題
由於國內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和對工人權益的關注,不少國內工廠已有認真落實推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但是,筆者最近到訪一家工廠時,卻發現在國內實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帶來了一些新問題。
由於廣東省大部份工人都來自外省,不少工人在下班後都會無事情幹,當工廠和周遭的環境未能提供足夠的娛樂時,再加上工廠在淡季時工資只能勉強達到最低工資的情況下,工人便會很容易流失。年復一年的高人員流動率,做成廠內大部份都是新人,更帶來了其他諸如品質不穩、安全意識不強的問題。
另一方面,亦有一些工人滿足於連年上升的最低工資,而出現了「做又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的心理,令生產力反而下降。
可見單單推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並不一定可提高生產力。因此,我們在推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情況下,也要好好研究配套問題,包括如何可保留老員工和如何提高僱員的積極性。
由於廣東省大部份工人都來自外省,不少工人在下班後都會無事情幹,當工廠和周遭的環境未能提供足夠的娛樂時,再加上工廠在淡季時工資只能勉強達到最低工資的情況下,工人便會很容易流失。年復一年的高人員流動率,做成廠內大部份都是新人,更帶來了其他諸如品質不穩、安全意識不強的問題。
另一方面,亦有一些工人滿足於連年上升的最低工資,而出現了「做又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的心理,令生產力反而下降。
可見單單推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並不一定可提高生產力。因此,我們在推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情況下,也要好好研究配套問題,包括如何可保留老員工和如何提高僱員的積極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