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1, 2023

虛擬貨幣爆雷

虛擬貨幣平台JPEX爆雷事件,其實早已在預期之內。世界各地早已有不少平台出了事,港府此時才出手,只能算是後知後覺。

虛擬貨幣的始祖bitcoin,當年可以紅起來,主要建基於兩大特性。第一,透過數學理論確立了其最高發行量,並產生了越掘越難的特性,成功複製了大自然珍稀元素的發掘過程。第二,其去中心化特性,不受任何國家干預,對某些有特殊需要的群體有其吸引力。

但是,隨著幣種越來越多,阿豬阿狗都可以發行自家虛擬幣,所謂發行量上限已經變為無限。無限供應的貨幣又有何價值可言。

Sunday, September 11, 2022

英女王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以九十六歲高齡安詳離世,女王直至離世前最後一刻仍然履行其職務,思路清晰,不用長時間臥病在床,以中國傳統看來,算是福壽全歸。世人雖對此日的來臨早有心理準備,但不無惋惜。

作為一個沒有實權的君主,英女王絕對可以選擇終日留在深宮,不理民間,享受錦衣美食,平平穩穩度過一生。但明顯她並沒有選擇如此,而是選擇以服務社會為己任,為其國民以至全世界服務,帶來信心和信念。

英女王充分表現出如何將優雅和幽默集於一身,甚麼叫作低調和洽到好處,雖然貴為女王,我們卻很少見到她呼喝下人。這點新王無論是性格和態度都難以和女王比較。不少人都說她親民,她的親民發自內心,多年來始終如一,不單出現在她國家管治的地方,甚至出訪外國時都始終如一。例如這兩天重溫她八十年代訪問中國的相片,可見她和中國普羅市民的不少埋身接觸。這一點是當今世界無一個政治人物可以比擬的。得助於互聯網的進步,我們可見到更多女王近年生活的點滴,晚年的女王更像一個可愛的智慧老人,不抗拒新事物,不時更微服出行,貴氣得來卻很貼地,甚至會突入平民的selfish中。

某程度上,這七十年有女王在,可算是英國的幸運。沒有她如定海神針,英聯邦以至大英帝國很可能早已冰消瓦解。在歐美列強下更連站腳之地也沒有。有她的一天,起碼各國領袖都會在上位後視覲見英女王為一大成就。有幸親見女王的人,皆幾乎有極佳印象。連目空一切,幾乎對所有人都看不順眼的特朗普,都對女王推崇備至。

雖然生於殖民管治的年代,個人其實對英國沒有太大好感。英國的首相自邱吉爾之後一代不如一代。英國的政治可算完全沒有主見。英國的管理效率往往令人無語。英國人不少都好mean,往往自視高人一等。殖民管治時期的香港,華人只是二等公民。英國的天氣也不好,經常下雨。食物也沒甚麼特色。對英國尚餘一點的正面印象,可算九成是來自對英女王的印象。

Saturday, July 30, 2022

大型演唱會的安全管理問題

香港體育館演唱會發生嚴重意外,重達數千公斤的大型屏幕在演唱會進行中突然墮下,擊中兩名舞者,其中一名傷及頸椎,目前仍重傷留院,情況不容樂觀。

事故原因目前調查當中。但是,當中的幾個關鍵程序,值得深思,最重要的是避免相似慘劇再次發生。

但凡大型工程,無論是永久性抑或是臨時性的,現時基本上都要求在工程規劃的階段便要向場地管理人提交工程計劃及一系列文件,而這些基本Submissions當中亦一般會包括安全計劃,內裡必然會包括一份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逐項分析工程建設過程Construction stage及運作過程Operation stage中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以保證有足夠的控制措施,將風險降到可接受水平。另外一份關鍵的Submission是如何將屏幕裝上的Method Statement,內裡應該包括由專業工程師認證的計算,以證明安裝的方法是安全的。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究竟是否有提交過這兩份文件?有否評審的證據?計算時的假設與實際操作時的環境是否相同?例如現時看來屏幕在演唱會過程中會不斷移動,有否考慮到這個問題?

另外,在品質管理上有一種方法叫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簡單而言,是對產品或工程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關鍵部件如果失效時的後果進行分析,再按風險水平設計不同的控制措施。其實如果在設計時有使用這個方法,不難發現現時用兩條鋼索吊起屏幕的方法根本不能通過,縱使在數學上可能夠力,但只要有一條鋼索發生問題,後果明顯是災難性的。那麼,為甚麼當初會通過這樣的一個設計也是這次事件的一個關鍵問題。

Sunday, March 20, 2022

Omicron 下的反思

要來的始終要來。常言道久守必失,經歷兩年多的抗疫歲月,Omicron變種在短短一個月在香港遍地開花,將香港由零確診打成全球確診率和死亡率最高之地。抗疫措施三日一改,五日一變,兵敗如山倒。這兩個月相信會成為這一代香港人永遠的烙印。

昨天看到一篇報道,一個北區的方倉醫院快將運作,招募清潔和保安,排隊應徵的人潮長達十多層樓,可見疫情已深深損害人民生活,不少基層已達彈盡糧絕之境地。

有專家推算,這兩個月的疫情,已令全港一半人感染,往日的抗疫措施,在今日的現實已是不管用。因此,我們必須要盡速作出改變。特別是以下幾點。

入境隔離安排
由於Omicron的潛伏期和發病期都明顯較以往的變種短,現時本地市民如完成兩針或以上接種後確診,隔離期已縮短為七日,在第六天連續兩天快測陰性的情況下便可解除隔離。事實亦證明這樣的風險是很低的。既然這樣可行,那對從外地而來的訪客亦應同樣可行。如果可以將隔離期一致地縮短為七天,那麼我們便可回復一部份國際交往,避免外國公司一去不復回。

長者隔離安排
這一波疫情香港的死亡率這麼高,當然一部份是因為長者群組的疫苗注射率偏低,但更大的原因是部份長者在急症室等待醫治或隔離設施因為照顧不足甚至心理因素而死亡。有照顧長者經驗的人都會知道,晚年長者在照顧需要和心靈需要上往往遠高於醫療需要。你不能將一個長者突然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在一旁。那樣縱使你能治得了傳染病,也不能補償其因缺乏照料做成的其他機能損害,和因驚惶和孤獨感做成對求生意志的磨滅。因此,對長者和需要密切照顧的人,隔離策略必須更改。除非有即時醫療需要,否則如果家人同意,最理想的方法是居家隔離,次之是在指定護理院由專業護理人員照料。如果你無辦法提供如長者往日一樣的照料水平,單純送到隔離設施絕對是壞事。

放寬經營限制
一波一波的經營管制措施,已將這些行業推往萬劫不復之地,我有陣時也很佩服有些老闆為甚麼到現在還捱得下去。在現時本地接種率已超越九成和感染率高達一半(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的情況下,再加上應用疫苗通行證,回復營業不會將風險增加多少。

重整地區自助力量
近日深圳和東莞都進行了迅雷式的全城強檢活動,我們不能不佩服人家行動力和機動性,一天之前才宣佈,一天之後便已安排得井井有條,香港封樓一個盒飯也弄得不清不楚,人家卻可為每家準備好一箱箱一應俱全的糧食。國內行動力的形成,關鍵係善用民間自助力量和對緊急應變的充足準備。往日很多屋村都有互助委員會,可惜現時都已紛紛解散了!要應付日後極可能還會不時出現的一波波疫情,我們不能不斷重複同一樣的錯誤。現時必須盡快重組這種地區自助組織,無論公屋還是私樓,甚至村屋,在每一座樓都應招聘一些義工,就如戰時儲備,提供一定的培訓,寫好各式應急程序,定時進行演習。那麼,在需要時,便可動員這些義工,配合中央統籌,機動地協助封區,溝通,派發物資等工作。


Monday, January 10, 2022

疫情下仍要有正常生活

經歷長達兩年的疫情,到現在仍未能看到曙光。看來還有相當一段長時間,我們仍然要戴著口罩生活,出入境仍然要受到限制。

既然已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受限生活,我們本應已能建立SOP適用新常態。但觀乎近日發生的種種事情,反映有關當局除了封關停市外,根本沒有絲毫準備讓民生回復有限度常態,以應對曠日持久的疫情。這樣下去,民怨只會越積越深。這裡試舉幾個例子。

隔離營的物流安排一團槽

隔離在今時今日不是甚麼新鮮事情,但不知為何,隔離的物流安排總還是一團槽。總見到隔離人士投訴進入隔離營連基本物資都欠奉。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理應要建立了一張隔離物資清單,有需要時照單執藥,真看不到有何困難?難道這就是最優秀公務員隊伍的效率嗎?坊間更有所謂數碼走佬袋之說,這不是叫要隔離人士自己出街張羅物資,增加感染別人風險嗎?自稱創新,自稱科技的大城市,搞了兩年隔離營連wifi都沒有,真的令人氣結。

對分隔兩地的家庭需要不聞不問

封關兩年,不少家庭分隔兩地,政府好像從來沒有人會想過要找方法理順這個問題,只是在等開關的一天。坦白而言,現時就算開關,短期內也不可能像以往那般天天自由出入,可以預見要很長時間才可讓所有分隔兩地的家庭見上一面。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又是另一個民怨爆發點。看到近日有不少家庭要隔著深圳河遙遙揮手,真的令人神傷。其實香港有數個關口,只要有適當配套,例如安排一個相隔十數米的地區,甚至用一些隔板分隔,要安排讓一些家庭在安全的環境下見一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醫院和老人院的安排

每次疫情小爆發,首當其衝的便是停止醫院及老人院探訪。當然,以傳染病專家的看法,容許探訪有傳染風險。但除非你不容許醫院或老人院員工下班回家進入社區,其實風險仍然存在。問題是完全不容許親人探訪,對患者心理上的損害也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同樣地我們也應該設計一些方式,例如指定一兩個名額,在打齊疫苗和檢測後容許探訪,甚至設一些安全分隔,在較安全的情況下維持正常探訪安排。

Tuesday, April 06, 2021

對花蓮列車出軌慘劇的六問

花蓮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導致數十人死亡,表因是工程車司機斜路停車沒有拉緊手掣,導致工程車滑落路軌。但是這真的就是核心原因嗎?其實,事故揭示了不少系統性問題。

1. 為甚麼在路軌的斜上方只是數米之遙可以出現一條行車路,還要是沒有護欄,沒有緩衝設計。當地對道路設計是否有風險評估?

2. 路軌旁這樣近的工程必然要向鐵路公司申請。申請時有否提交風險評估資料?有沒有識別物件滑下斜坡的風險?如有,應對措施是甚麼?

3. 在路軌旁這麼近的位置進行工程,還要在行車時間進行,鐵路公司為甚麼沒有派出監察人員現場監察?

4. 據報導有關工程公司因差劣表現早已被列入黑名單,因此要透過另一家公司投標。但觀乎現場的施工牌,該工程公司負責人倒沒有隱藏自己的身份。那便要問鐵路公司的分判管理制度是如何運作了?對判上判是否有管理?

5. 縱使沒有全程現場監控,在工地開始施工前,鐵路公司有否派員現場檢查過工地的設置?為甚麼沒有看到沒有任何防護?

6. 該路段有否定期由巡路人員檢查,巡路時有否報告附近工地的狀況?

Sunday, December 20, 2020

疫苗來了

2020年真的令人很想忘記,但卻難以忘掉。經過差不多一年全民戴口罩歲月後,新冠病毒疫苗終於有點眉目。

坦白而言,香港政府在處理疫情方面有不少令人垢病之處,但在疫苗購買方面按目前資料而言,總算應有盡有。個別人士可能會對某些疫苗心存芥蒂,但反正打與不打是自行決定的,而世界上也已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已開打,如真要等齊資料才下單採購開打,那時是否可買到貨也是問題。

現時反而最切身的問題是如何做好打疫苗的安排。

第一,根據各國的先行經驗,當大規模開打疫苗時,個別敏感的情況是可以預料的。因此,較合適的安排應該是設立一些分區疫苗注射中心。一方面較容易處理疫苗的物流及貯存問題。另一方面,亦可較理想地設置一些相關配套,包括足夠的注射前後等候區,以讓醫護人員觀察市民注射後有否出現不良反應,以便即時處理。同時,每個注射中心應安排有急救科的醫生當值,並配備有諸如腎上腺素等應急藥品。

第二,注射應盡量採用事先預約安排,以避免市民要大規模聚集及長時間排隊。

希望疫苗的來臨可以為疫情帶來轉機,盡快讓我們回復正常的生活。

Thursday, May 30, 2019

華為事件對未來的影響

華為事件持續發酵,嚴如現代八國聯軍。但是,現時和百年前不同的是,全國供應鏈已高度互聯,要將一家大如華為的企業從全球供應鏈中驅離,可謂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現在勝負的關鍵是時間,看那一方先支持不住。

但更重要的是,華為事件劃破了全球各國對美國文明的幻想,甚麼大市場小政府、無形之手,原來都是笑話一則,不單是中國會因此更快走自力更新之路,相信其他國家,在日後科技開發方面也必會留下一手,以防受美國握住喉嚨。這才是對未來帶來的最大影響。

Wednesday, March 20, 2019

港鐵列車碰撞事故

港鐵發生通車40年來最嚴重意外,兩列列車在晚間測試新訊號系統時於交匯處相撞,導致兩列列車嚴重損毀,荃灣線金鐘至中環之間需要完全停運兩天,不幸中之大幸是沒有導致人命傷亡。

事件初步調查認為是與新訊號系統的設計有關。新系統的最主要分別,是由舊系統的固定區間模式改為浮動區間模式。固定區間模式由於要保證兩列列車的距離不少於一個區間,因此會在前車完全離開其區間時,才會放路給後車。因此,很多時兩車距離會接近兩個區間。新系統的好處是利用訊號識別各列車的位置,從而計算列車距離,以控制各列車速度,從而確保列車間距離不少於一個區間。好處是將列車間的平均距離縮短,增加列車頻次。但新系統同時更依賴訊號的可靠性及要求有更強大的運算及通訊能力。

今次事故的根本原因仍然在調查中,但目前為止,最需要弄清楚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系統的基本邏輯,應該是在列車燈位前向前行之前,先發出〝取路〞要求,電腦檢查前路是否已有車佔用,如沒有發出准行指令。但問題是如果兩列車同時發出〝取路〞要求,由於收到要求時前路真的沒有車,電腦會否同時向兩車發出准行指令?電腦會如何處理這情境?如果沒有考慮這個情境,這便是基本設計邏輯的缺陷,同時亦理應在電腦模擬測試時會被檢測出來。現在實地測試才發生問題,是否反映設計評審(Design Verification)時的測試個案(Test Case)有所不足?

第二,理論上,就算電腦發出錯誤指令,自動保護系統理應會發現兩列列車的距離已短於安全距離,而發出停車指令。為什麼在今次事故中自動保護系統似乎沒有發揮作用?這個問題更是關鍵。

Saturday, December 29, 2018

雪國自駕小貼士

近年越來越多人喜歡自駕遊,筆者也是當中其一。自駕行的方便和自由,真的是試過便難以回頭。最近著名藝人在北海道自駕遊是發生交通意外,再一次牽起在雪地駕車時的問題。筆者近幾年冬天都有在日本不同地區自駕過,算是有一些經驗,借此分享一下。

一定要有雪胎
在雪地上駕駛,縱使只是微雪,雪胎也是必須的。沒有雪胎,在雪地上駕駛就像駛上肥皂水一樣,是極度危險的。所以如果沒有雪胎,在雪地上駕駛基本上想也不要想。除雪胎外,另一代替品是雪鏈。但是,雪鏈除了裝拆會有點麻煩外,最大的問題是不可以行得快,在沒雪的道路時也不適合,因此,在日本也很少會見到有當地人用雪鏈。雪胎在無雪的道路上基本上和普通車胎沒有分別,開高速也沒有問題。另外注意雪胎和雪鏈是不可同時用的,只可二擇其一。要訂雪胎,可以提前和租車公司提出,注意除了北海道和東北等豪雪地區外,其仔地區雪胎並不是標準設備,可能供應有限,筆者的經驗是安全至上,寧願花多一點,也要早訂比較好。如果真的訂不到,或突然意想不到地遇上下雪,日本其實也有一些店(例如:http://www.i-tire.net/sl-tire,http://fukueitire.com/rent_tire/,http://www.horietyre.com/service/cat33/,https://www.oldgear.jp/winter.htm,http://www.rentalstudless-g-macs.com/,http://as-moriyama.com/studless_tire.html)提供雪胎租用服務,可為你保存原來的車胎,讓你在回程時取回。

確保行車距離
雪地上行車最大的分別是需要更長的距離,所以要和前車保持更長的距離。如果後車緊跟著你(日本人很少這樣駕車,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後車很可能也是外地人),應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後車先行。開車時最好是跟著前車行過的痕跡來行。有些建議行車速度要慢至20km,以筆者的經驗,又不用慢至這樣。當地人也沒有這麼慢吧!按照速度限制來行(假設有雪胎),基本上是安全的。反而重要的是緊記溫柔駕駛,別太相信你的座駕和你的反應速度,無論加速、減速、轉向等,都要溫柔地進行。

下雪時開燈駕駛
在下雪、下雨或天色昏暗時,要開車頭燈行車。如有霧燈,也建議開著。這點好處不單是可以改善行車視野,更重要的是可讓其他道路使用者看見你的位置。

注意臨時封路情況
現時基本上所有人開車都會用導航,甚至有些朋友會同時開著電話導航來個雙保險。但問題是大雪隨時會讓道路臨時封閉,導航也未必能即時更新。筆者便曾試過在山陰突然遇上大雪,回山陽三條公路封了兩條,結果要繞道西行,花了超過八小時才回到山陽。因此,自駕時應要維持對路況有即時資訊,必要時繞道而行,甚至更改行程。在日本,沿途的休息站都會有即時路況資訊。另外,Nexco中日本(https://www.c-ihighway.jp/web/map_tokai.html)的網站也有提供全國公路的即時路況,也有app版,是自駕遊的必備工具。


要租四驅車嗎?
經驗告訴我四驅車和兩驅的分別不大,當然四驅在很厚雪的情況下會有一點著數,但問題是四驅車供應量有限。

如何除霧氣?
可能香港很少有機會在低溫下開車。不少人在雪地開車時都曾遇到過一個問題,便是前面的玻璃一片霧氣,看不清路面情況。其實這是由於車內和車外的溫差所致,所以在開暖氣時情況會更嚴重。筆者發覺不少人都不懂如何可除去霧氣,我曾有朋友便試過要副駕座的另一半沿途用毛巾幫忙不斷抹玻璃。其實要解決這問題非常簡單,只需將空調的出風方式調至向前面玻璃,無論開冷氣或暖氣都可除霧氣。至於車尾玻璃則可開發熱線功能即可。順帶一提,雪地開車很多人都會開暖氣,長時間不單會令皮膚非常乾燥,也易令人昏昏欲睡,所以建議開一點點窗,清新的冷空氣會令人很舒服。

注意油量
雪地行車開暖氣會增加耗油量,同時道路亦有可能突然阻塞,令你頓失預算,故應保持較充足的油量,建議每早出行時加足油。

停車時注意事項
在豪雪地區,一夜下雪超過一呎絕對不是奇事。因此,有可能停車一夜,翌日便要在雪堆中找回座駕。所以,可行時停車應盡量找室內的。如果必須要停在室外,應將雨刷提起,以免雨刷凍結在車窗上。其避免停在屋旁位置(因雪會從簷邊卸下),也不要停在坡道上。翌晨可能會遇上水箱水結冰的情況,在開車一段時間後便會自然融解。

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8

2019政經環境展望

2018年世界大環境風雲變色,借此歲末之際,就2019政經科技等環境展望一番。

政治環境

美國政策的極度不確定性
特朗普由一介商人平地一聲雷地成了總統,打破美國政壇數百年慣例。以《飛黃騰達》式的模式管治國家,政府高層如音樂椅般更換。政策此一時彼一時,以Twitter治國,可謂甚麼事都會發生。如果說來年特朗普會被彈劾,甚至下台,也不會感到甚麼意外。

美國單邊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戰水深火熱
特朗普政府以〝美國優先〞為政策主軸,大打貿易戰,爭取本世紀成為唯一強國。此政策儼然已在國內成為思想主調,估計起碼在未來兩屆政府都會維持成為主要策略。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也高度互連,中國也非吳下阿蒙,投降不單會永不翻身,更可能連執政專嚴也失去了。可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只會出現極差和差這兩個狀態。政治太平,經濟欣欣向榮的日子短期難以復見。營商者,特別是以對外貿易為主者,需要重新檢視其策略,可能本國銷售會是較可靠的出路。

英國脫歐進程仍未明朗,英國首相很可能換人
英國脫歐可算已成了mission impossible,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根本難以談出甚麼可行方案,解決的辦法很可能是借政府下台,啟動變相公投,如果有幸大比數選出留歐派的新政府,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歐洲改朝換代
難民問題弄得歐州各政府焦頭爛額,歐州定海神針Angela Dorothea Merkel引退,縱使可能成功交棒給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也可能成了弱勢政府。執筆之際,法國黃背心運動如火如荼,巴黎滿目蒼夷,Macron會不會因而提早落台實難預料。德、法、英各有難題,歐洲未來幾年前景難以樂觀。

經濟環境

利息開始從低位回升
經歷多年低息後,經濟進入加息周期。雖然貿易戰帶來的經濟波動有可能會減慢加息步伐,但整體利息向上的趨勢會維持一後時間。

多國政府開始逆回購操作
量化寬鬆總有完的一天,各國政府經歷多年放水後,經濟泡沫的影響變得明顯。各國為防硬著陸,均有意放泡沫放氣。從市場逆回購收水會是主調。

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放寬
特朗普政府作為商人政府,大方向是減低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有利金融業發展和開發較高風險的新產品。

美國成為最大產油國,中東地區國家的影響力減少,油價長期維持於低位
特朗普政府為保經濟增長,不會希望油價太高,同時其反環保的立場,也有利傳統燃料產業的發展。雖然近日俄羅斯和沙特有越走越近的跡象,會令油價有向上的可能性,但估計仍然難以走向更高水平。

貿易戰對消費力的影響開始浮現
互加關稅始終到最後要轉價給消費者,貿易戰對消費力的影響在來年會更明顯,消費品的價格普遍上升形成通脹,對各行各業都會帶來成本上升。

社會環境

已發展地區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退休年齡延長,銀髮市場擴大
已發展地區人口老化誠然已是難以扭轉的趨勢,生活成本上升和追求生活品質導致遲婚或不婚,生育率持續處於低水平。另一方面,醫療進步延長了平均壽命,60歲在現今的角度仍是如日方中的中年。健康相關行業、醫療保險等市場大有前途。

新世代對生活需求的不同,帶來人事管理挑戰
終身職業對新世代而言,不單是神話,也是笑話。對新世代而言,上班不是必須品。兼職生涯甚或在家工作也可活得精彩。經營者和管理人要重新反思如何和新世代合作的方法。

環境惡化,極端天氣頻現,各國政府需付出巨大成本應對,綠色經濟抬頭
環境惡化導致天氣變得極端,已由科學假設變得真實,全球可能只有特朗普政府拒絕承認。極端天氣令各國政府無論在應對準備或是災後處理方面都是付出大量資金。正面地看,可能會推動政府投資提升基建。另一方面,環保意識進一步深化為常識,環保法規進一步提升,環保概念將會深入各行各業,綠色經濟諸如再生能源、廢物再生等會有不錯發展。

社交網絡的發展導致社會分化嚴重,極端主義抬頭
社交網絡令人容易產生自我中心和有很多同路人的誤解,主流媒體對社會議題的主導力量明顯減弱,社會很難尋找共識。極端主義抬頭,各地出現不少小黨,政治二分制紛紛崩潰,導致各國皆出現弱勢政府。另一方面,情況亦會導致對社交網絡監管會成為主流。

中國中產的進一步成長
中國中產人口大幅增加,對生活質素要求提高,成為很重要的消費力量。中國由生產基地逐步成為主要消費市場,本地消費會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持。新一代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生育率下降,新一代普遍偏喜較舒適的文職工作,招募技術人員會變得困難。另一方面,中國由生產大國轉型至自主研發,貿易戰令國家更意識到科技自主的重要性,雖然某些科技開發可能會轉向低調,但推進速度和資金投放力度都只會有增無減。對專利權意識亦將高速提升。

線上消費漸成主流,對傳統線下零售行業帶來衝擊
無論在國內或國外,線上消費都會成為主流。線上消費平台會成為世界各地最主要的零售商,主導訂價權。批發商的市場空間快速地萎縮。貨運界亦會由可以處理大批量小單物流的物流業者所領導。

技術環境

AI發展改變生產及服務工序,對工種帶來根本改變
當AlphaGo橫掃棋壇時,尚且可認為AlphaGo只是自詡於其強大計算能力。但當2017年10月19日,AlphaGo團隊在《自然》上發表文章介紹了AlphaGo Zero,則不可不為AI的能力而暗出一身冷汗。AlphaGo Zero透過自我學習,毋須任何專家知識的參與,只需數十天時間便可勝過以往所有同類AI機器,同樣的流程其實可以不斷重覆,AI可以構建的知識層面實在不敢想像。

Blockchain技術更實質被應用
Bitcoin泡沫雖然迅速爆破,但不代表Blockchain技術一無是處。Blockchain技術的難以更改特性和可追蹤性,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可能性可提升效率及可追蹤性。特別在金融業,Blockchain技術可大大提升不少後勤工序的效率。

電池技術的改進令應用於大耗電量設備變得可行
現時不少電機或電子產品的發展瓶頸都是在於電池,如果電池的儲電效率和充電速度能有突破,不難帶動另一次產品革命。

3D Printing對製造業的影響
3D Printing的應用,提供新生產技術的可行性,對產品設計帶來根本性改變。另一方面,3D Printing促使生產者可實施小批量生產,亦可大大降低物料庫存水平,工廠規模可大大縮小。

其他科技的發展
另外,這些科技發展也對世界起著重要影響。太陽能技術的改進大幅增加發電效率及成本。Big Data的發展對消費者行為的認識,令需求預測更準確。5G telecommunication的發展,進一步促進大數據應用、雲端計算及IoT的發展。Internet of Things的發展,促進智能設備、智能家居、智能工廠等發展。Cloud Computing的發展,令公司可在低成本下改善IT基建,提升分析及計算能力。

Sunday, May 28, 2017

港珠澳大橋水泥測試樣本做假事件

港珠澳大橋工程可算多災多難,工程不單多番延誤、安全事故頻生,現在更爆出水泥測試樣本做假事件,令公眾對大橋安全添上疑慮。

觀乎政府對測試做假事件的初步反應,是採取大事化小的策略,將受查範圍集中在有關測試團隊上,排除與物料供應商和承建商的關係,企圖將對工程進度的影響減到最小。但是,此舉明顯在現今社會高度政治化的時代不可行,也是不科學的。

查案的首要關鍵是動機,世上絕少人會無原無故地犯罪。實驗室從來都不需要為測試結果和項目進度負上任何責任,無論測試結果合格與否,實驗室都會收到相同費用,甚至如果測試不合格,實驗室更會有重檢的生意。而且今次牽涉其中的,是政府實驗室的分判團隊,算是獨家服務,沒有市場壓力。因此,實驗室本身亳無動機要假做結果,除非是有人行賄,而有動機行賄的,亦只有工程有關的各方。因此,在此刻便斷言與承判商及物料供應商無關,明顯是不合情理的。

另一個問題是跟進行動,據政府表示,無法確定受影響物料用了在那些範圍,因此難以全面抽石屎芯樣本檢查。其實,要知道有關物料用了在那裡,不會是沒有辦法的。第一,實驗室每單工作都會有記錄在那裡抽辦的(當然,相關記錄亦可以有假或甚至已被刻意銷燬)。第二,亦可翻查由項目經理保存的項目進度會議記錄,內裡亦會有落石屎的進度資料。最後,在工程進行期間也會有大量相片記錄,現時甚至不少工程有用空拍記錄進度,要大概找出相關時段的受影響範圍不會太困難。

當然,抽石屎芯檢驗有一定破壞性,大量地做是不可行的。現時最可行的跟進方法是全面做石屎槍檢查,反正石屎槍檢查需要的技術不高,現時全港有相關工具和技術的實驗室也有不少,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個有代表性的全橋普查也不會是不可能,而且同時間也不需要停工,再在石屎槍檢查結果低於某一水平的位置抽石屎芯再確認,這樣,方可令公眾對大橋質量較有信心。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6

怪獸級寒潮

執筆之時,香港和大部份北半區地區剛經歷了〝怪獸級寒潮”的侵襲。香港市區不少地方日間溫度低至攝氏3度以下,山區地方更低於冰點。大帽山出現大面積路面結冰的情況。台灣更有報導有數十人因天氣寒冷而死亡。紐約更因大雪紛飛而要呼籲市民不要外出。 估不到數年前電影《明日之後》的預言會這麼快成真。可見環境問題已是處於急不容緩的境況。 另一方面,可以預見極端的天氣狀況將會越來越經常出現,暴風級颱風、甚至香港下雪都不會是天荒夜談,政府和市民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和應變計劃。例如剛過去的寒潮,已做成山區大面積路面結冰,不少市民也因此受傷。其實只要氣溫再向下多數度,市區路面也會出現結冰情況,屆時如無足夠應變準備,必然做成大量交通意外甚至人命傷亡。因此,政府和一眾大小機構實在有檢視各種惡劣天氣的應變計劃的需要。

Thursday, July 16, 2015

食水含鉛事件的改善思路

食水含鉛事件越演越烈,由於臨近地區選舉,政治人物都在爭取表現,故今天A提議全國重舖水管,明天又有B跳出來要求全港定期全面驗水。但只有現實點來看,驗一個水辦的成本最少都要幾百元,最快都怕要半日,全港戶數不下三百萬,假設每戶有三個水龍頭,已經有近1000萬個水辦要檢驗,莫說是定期檢驗,連檢驗一次也不是易事。因此,上述建議不單實際並不可行,亦只會引起公眾恐慌。

觀乎現時啟晴邨的初步抽驗結果,並非所有水辦都有超標問題,可見有關問題不大可能是存在於主要管道內,反而是個別單位入屋後的水管,甚至是水龍頭上。因此,較可行的即時行動,是對有關屋邨的單位進行每戶一水辦的抽驗,如沒有發現超標則可確認該單位食水安全,有問題的單位則再加抽樣確認問題位置,再進行水管重舖。這樣一方面可盡快讓不受影響的居民回復正常生活,減少需要輪取街喉食水的人口,同時亦可避免進行不必要的改裝工程。要知道如果本來是沒有問題的,改裝後的水質(特別是初期)未必會更好。

長遠的改善行動,關鍵是水務監管安排。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樓宇完工時抽水辦的檢查根本沒有檢驗食水的含鉛量,可以說是雖然對水管相關物料有標準,但卻沒有監管機制,也直接成為業界個別人士偷工減料的誘因。因此,追根究底,必要在完工檢查制度上作出改善,方可根本地解決問題。

Friday, May 08, 2015

從大家樂資料外泄事件看香港企業資訊保安狀況

連鎖快餐集團大家樂意外外泄超過10個客戶資料,反映不少企業仍對資訊保安的意識處於未開發的狀態。



從企業初步透露的訊息,事故起因是有職員意外將內載超過10個客戶資料的檔案以附件的形式傳給了一名客戶。從事件看來,以由一連串低級錯誤所組成,包括:



1) 對電郵的安全性缺乏認知

電郵是一種很便利的溝通工具,卻並不是安全的數據傳送工具。第一,普通電郵的傳訊是沒有加密的,只有有心人從中截取,訊息便有泄露的危險。第二,相信不少人也曾有經驗收到不屬於自己的電郵,其中一部份是源於傳送者錯誤鍵入電郵地址,更有一些是不知原因地被傳送到不正確的地址的。可見以電郵傳送敏感資料的風險有多大。



2) 資料取用欠缺管制,遠超所需

在資訊保安領域中,有一基本概念是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 (最小權限原則),即如無必要,則不要授出多餘的權利。在實際企業運作的角度看,很難想像在企業內部有誰有需要同時取用多達10個客戶的資料。縱使真的有人有需要取用一部份的客戶資料,正確的做法也應是經適當申請、審核、授權的過程下,由資料庫中查詢需要的部份,並在整個使用的過程嚴格監控,在使用後有效銷毀。如果員工可以輕易將內載龐大客戶資料的檔案這樣地傳來傳去,我很懷疑類似的客戶資料檔案在企業內還有多少個複本被不安全地存在著。



3) 缺乏清晰的外傳資料加密要求

從事件中可估計企業以電郵形式外傳資料的做法並不罕見。但是,縱使真的有此需要,企業也應訂定清晰的規則並提供培訓,要求員工以甚麼工具並以特定的加密方法處理有關資料,將風險降低。



由此可見,有關企業明顯欠缺一個有系統的資訊保安制度,對資訊保安的風險意識也急需大大提高。連處於業內龍頭的企業也有如斯漏洞,相信在香港存在相類似問題的企業多如牛毛,情況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