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6, 2015

食水含鉛事件的改善思路

食水含鉛事件越演越烈,由於臨近地區選舉,政治人物都在爭取表現,故今天A提議全國重舖水管,明天又有B跳出來要求全港定期全面驗水。但只有現實點來看,驗一個水辦的成本最少都要幾百元,最快都怕要半日,全港戶數不下三百萬,假設每戶有三個水龍頭,已經有近1000萬個水辦要檢驗,莫說是定期檢驗,連檢驗一次也不是易事。因此,上述建議不單實際並不可行,亦只會引起公眾恐慌。

觀乎現時啟晴邨的初步抽驗結果,並非所有水辦都有超標問題,可見有關問題不大可能是存在於主要管道內,反而是個別單位入屋後的水管,甚至是水龍頭上。因此,較可行的即時行動,是對有關屋邨的單位進行每戶一水辦的抽驗,如沒有發現超標則可確認該單位食水安全,有問題的單位則再加抽樣確認問題位置,再進行水管重舖。這樣一方面可盡快讓不受影響的居民回復正常生活,減少需要輪取街喉食水的人口,同時亦可避免進行不必要的改裝工程。要知道如果本來是沒有問題的,改裝後的水質(特別是初期)未必會更好。

長遠的改善行動,關鍵是水務監管安排。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樓宇完工時抽水辦的檢查根本沒有檢驗食水的含鉛量,可以說是雖然對水管相關物料有標準,但卻沒有監管機制,也直接成為業界個別人士偷工減料的誘因。因此,追根究底,必要在完工檢查制度上作出改善,方可根本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