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1, 2006

統計騙局

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會與朋友分享統計學的應用。善於應用統計,可以為我們找出事情的因果關係,尋得改善的方法。但是,如果有意識地利用統計技術,也可以成為騙人的技倆。

正如其他發達地方,香港各界也很喜歡利用統計數字以支持不同的論據,但是,當中到底有幾多真的可信?

Darrell Huff 於 1954 年出版的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是很多做研究的朋友都有看過的書,當中談過不少統計的騙人手法,其中不少在現時香港也十分常見。

比較常見的騙人手法是隱瞞大量的不成功數據。在香港,不同形式的民意調查差不多每天都有,筆者曾經看過不少這些調查報告,發覺很少提及問卷的成功回覆率,很辛苦地找到一份某政黨在 2005 年做的《市民對普選遊行的意見調查》,發現其成功回收率只有4.8%,那麼這超過95%的「沉默的大多數」的意見到底是甚麼是沒有定論,更難以利用4.8%的意見去推論可以代表其他的95%。因此,以這樣低回收率的調查去下結論,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

最近亦有機構做過一個有關年青人犯罪行為的調查,得出有超過一半年青人曾在過去一年有犯罪行為的驚人結論。但是,如果再詳細看報告,發現有關機構沒有詳細交代取樣的方法,只簡單提及樣本取自14家學校,但是,究竟這些學校來自那些區域、那些組別,都會對結論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因此,我們在理解統計數字時切忌斷章取義,而要作更詳細的分析方可。

Tuesday, May 23, 2006

香港唱片業的困境

眾所周知,香港唱片業目前面臨空前困境,連首屈一指的紅歌星也只能有三數萬張的銷路,其他二三線小將更加不用多提。唱片業經常提出罪魁禍首是翻版風大盛,但實情是否這樣簡單?

其實不少業內人士也曾提出問題所在。現時整個唱片工業都是以包裝掛帥,歌星們的重點都放在拍廣告、做代言人這些可賺快錢的項目上,根本沒有花時間在歌唱中鑽研,不少歌手甚至要依賴電腦軟件的協助,才能成功地唱完整首歌。獨尊包裝的情況更漫延至歌曲唱作界,導致一式一樣的歌曲充斥市面。

我們不諱言包裝在現代商業運作的重要性,但問題是顧客購買的始終是產品,而不是產品的包裝,一張唱片四款封套可以騙得顧客一次,但不會有第二次。從近年老牌歌手精選碟經常位列銷量榜前列位置,我們可以看出好的歌曲仍然是有銷路的。相反,現時縱使名歌手的新大碟也可能只有一至兩首單曲是物有所值的。因此,要吸引顧客購買,嚴格來說,這些唱片需要減價80%。

所以,唱片業的問題是根本地沒有注重顧客需要,是品質的問題。可以預言,縱使翻版問題可以被徹底解決,如果歌曲的質素未能大幅提高,唱片的銷量也很難回復健康水平,更遑論昔日的光輝歲月。

Saturday, May 20, 2006

集體出貓事件

會考懷疑集體出貓事件完成初步調查,發現沒有大規模的作弊行為,很可能只有一人有利用手機出貓。

其實,出貓與考試制度可算是一對雙生兒,自古已有,我們現時也可在一些博物館中看到一些古人的出貓工具,例如「出貓鞋跟」、「出貓背心」等,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現時出貓也應用了不少新科技而已。

今次出貓事件有點特別,大部分人都將矛頭指向出卷的考評局,而不去追究出貓的考生,情形就像一名性感女郎被人非禮,我們不追究非禮者,反而究責女郎引人犯罪。其實,即使試卷上沒有有關網址,考生亦有可能利用手機與外界取得聯絡,就像「打電話問功課」一般。

所以,要完全避免出貓事件是近乎不可能的,最重要的還是考生們的誠信,考評局可能做到的只有加強監察,一旦發現有人出貓,便取消資格,以期起殺一警百之效。

Sunday, May 14, 2006

預付式經營

又再出現「預付式經營爆煲」事件。事實上,在亳無監管的情況下,預付式經營根本與印銀紙沒有關係,甚至較印銀紙本錢更低,因為毋須任何準備金。

預付式經營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隨著預付券越賣越多,公司亦需要不斷準備貨品應付顧客要求,終於到達了一刻,當顧客索取產品的速度較賣預付券快的時候,公司便會出現現金流,老闆亦不願意繼續投資以解決此困局,故「爆煲」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我們亦不可以完全禁止預付式經營,要避免此問題,政府可以限制此類經營計劃的時間上限,例如不可超過一年,如果公司希望延長計劃的年期,則需按比例提供準備金,以避免公司累積太大的潛在責任。

Saturday, May 13, 2006

嘉亨灣事件餘波未了

因為嘉亨灣事件,產生了三個不同的調查報告,行政立法各取所需,形成了另一個鬧劇。

三個調查出現不同結論,看似荒謬。但如果細心分析各自的目的和出發點,卻又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審計報告是「衡工量值」式的,因此,針對點是資源的合理運用,故在發現資源運用不合理的情況下,便提出批評。問題是這次報告不單指出了資源運用上的問題,更罕有地對一些人作出點名批評,筆者在上年11月時亦有指出了一些審計技術上的問題(http://knowledgehk.blogspot.com/2005_11_01_knowledgehk_archive.html)。

立法會帳委會的調查主要是政治上的宣示,主要目的是找出需要負責的人。

三人調查小組則採用了一個法庭的角度,針對在系統及程序上是否違規的調查,並採納了「疑點歸於被告」的原則作出結論。

因此,當明白三個調查的不同角度,不同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亦可以試將三個角度的發現結合,便不難找出真相。

從三份報告得出的綜合結論,由於有先例可援,我們很難說梁展文先生在程序上有違規,但卻明顯地未有為政府做出最佳決定,所以,可以說梁先生是力有不逮,問題是梁先生已退休,唯一可妁做的處分(撤職)對他也不適用,可能這是大部分市民都不太容易接受的。

Friday, May 05, 2006

九鐵裂痕調查報告

九鐵裂痕調查報告公布,為事件提供了技術上的分析,其中提到一個主要成因是路軌有輕微波紋,導致車身出現「共振現象」。

坦白來說,以現時技術而言,主要可要透過軌道檢查車或手提量度工具檢查路軌的平直情況,兩種方法都難以準確檢測出細至一亳米的波紋。但問題是,為甚麼這樣細微的差異,居然會導致這麼大的振動,確實是難以想像。

是次調查的結論,尚留下了一連串疑問,包括:
(1) 列車的避震系統,為何難以化解上述振動?
(2) 縱使路軌在出廠時可能帶有波紋,為甚麼經過日常維護、定期打磨等程序,亦未能磨平這些波紋? 會不會正是某些維護機器的設計造成上述波紋?
(3) 要產生「共振現象」,必須在波紋有特殊形態下不斷重覆出現才可。由於路軌是一段段地生產和安裝的,很難造成這些一致性的形態。所以,會不會波紋根本是由於列車不斷運行所造成的?

不能弄清上述問題,換軌不單是浪費金錢,更可能無法根本地解決有關問題。

Thursday, May 04, 2006

五天工作制 vs 五天營業

從近日市民甚至議員們談論「五天工作制」的論點,可見大部分人(可能更包括曾蔭權)都誤解了「五天工作制」的真諦。

事實上,「五天工作制」和「五天營業」根本沒有關係,只要適當安排,所有人都可適用「五天工作制」,包括各紀律部隊和應急人員。

正由於紀律部隊和應急人員需要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所以必需要輪班工作,因此,他們亦更容易推行「五天工作制」,只需要將每次上班的時間適度延長,即可順利在每星期只需上班五天甚至四天。

「五天工作制」本身並不會影響生產力,但是,筆者反而開始擔人港人要推行的是「五天營業制」,這卻有點和現時世界追求高靈活性的需求背道而馳,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競爭力。

Tuesday, May 02, 2006

南華降班

一代本地足球班霸「南華」終於要降班了!亦標誌著本地足球界正式宣佈死亡。由需要提早「撲飛」的年代到現時甲組大戰也只是「小貓三兩隻」,真是有點心痛。

其實,香港的足球迷不少,君不見每晚在酒吧內的一眾大小球迷,甚至下午在修頓球場也有不少球迷在一旁觀看。但是,為甚麼反而職業球賽卻吸引不到觀眾?

香港現時球市的最大問題是再不是社會話題,人家茶餘飯後也不會談論本地球賽,看球甚至被視為一種落伍的娛樂。因此,要令本地球市重生,可能唯一的方法是將資源重組為一至兩隊球隊,參與國內的超級聯賽,透過主客制的大量各地球迷,吸引商業贊助,增強球隊實力,同時制造社會話題,可能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

Monday, May 01, 2006

學者凌鋒

從電視中看到凌鋒醫生的訪問,深深感到這位學者的風範。有別於很多專業人士,凌醫生在訪問中多次顯現出學者的謙遜,她感到愈了解,愈感到不足,令那些大學剛畢業便以天下事無所不知的人汗顏。

在訪問中,她多次提到人體是十分奇妙的,她所做的只是因應每名病人的不同反應提供耦合的行動,需要的是長期的觀察、關心和耐心,這正是目前不少醫生所欠缺的。

同時,令我最深印象的是凌醫生對未知事物的態度,雖然她是學科學的,亦十分注重科學態度,但她並沒有對其未知的事物採取否定的態度,樂於集不同流派之長,應用於病人身上。這種治學的態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